牙齿臭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疗之痛
TUhjnbcbe - 2020/6/1 9:48:00
???一、从母亲说起年12月,医院,动了一次腹腔镜微创手术。??母亲有阑尾炎,术前检查了胃镜肠镜,医生在术中发现,她的部分肠道已有粘连,于是进行剥离。术后,放置了导尿管、导流管。我回到家是在元月初,当时母亲导尿管已经摘除,导流管仍然放置着,每天会从腹部排出积液ml+。蹊跷的是,导流袋每天排出液体都在ml以上,中间有短暂的降低,后来一直维持在ml左右。原定的拔出导流管时间到了,考虑到病情,所以没有拔除。出院后,仍然携带这根管子回家了,由我每天和医生保持沟通。只是每天导流袋似乎都达到ml+,医院更多了。医生也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我问道是否腹膜有炎症,医生说有炎症的表征是腹部疼痛,老娘没有这症状,可以不做此考虑。出院前,我母亲曾做了一次尿常规,检查报告指标上,只有蛋白一项偏高,考虑到漏掉很多蛋白,可能伤口长得慢,嘱咐加强营养。我母亲每晚睡觉都不舒服,塑料袋用夹子夹在被单上,伤口的管头常和被子摩擦,时而疼痛。十天后,没想到积液依然如此,医院做例行检查。在医院的下午,导流管却没流淌多少,澄清的液体只停滞在塑料管中,没有流到导流袋。因为第二天要换药,就在亲戚家借宿一晚。没想到,第二天积液量只有40ml。我这时开始思考,可能是温度的关系。医院,医院空调保持22℃,病人无须穿厚衣服,医院时积液流淌几乎见停。离开了这个温度,往来车上,家里温度低,速度就会加快。因为温度低,影响导流袋伸涨,一直处于瘪缩状态,所以看上去积液流淌的更多了。这个质疑被医生采纳,他就让我找一个量杯,24小时检测一次。次日检测,积液果然只有40ml!又过一天,积液还是只有40ml。我喜出望外,积液的原因总算找到了。和医生沟通后,过了几天便去拔管了。

一个阑尾炎手术前后折腾了两个多月,这是我没想到的。在母亲拔出管子两三天后,疫情汹涌,武汉封城了。只是,直到现在,我母亲时而还会感到腹部伤口附近有疼痛感,而现在距离手术已经过去近四个月。

?二、效率和风险医院,能让医院的硬件和医生的水平。医院用的器材也不同。乡镇卫生院的CT机比不过县市的CT,县市的CT比不过省级的CT。功能越多,对病灶的发现和解析越清楚。而在医生能力方面,医院医院、医院有合作。我所在的县城大多数医生为学士学位,他们大都毕业于省内的医学院。医院里,汇集了更多重症、疑难杂症的病人,所以需要更强大的临床处理能力,以及医学科研能力,医院里优秀的医生更多。副教授、教授的专家底子厚,加上临床遇到更多样病症的病人,医术和科研上相辅相成。这些条件,自然让人们在疑难病和外科上,更青睐往省市跑。由此,医院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医院非常有效率,做检验和检查不会耽误太多工夫,当天的检查当天便能解决。医院缺乏效率,门诊一切需要预约,做检验预约,做检查预约,甚至做个CT增强,需要在本周六才能预约到下周日来检查。由此也会导致马太效应:县医院因为缺乏更多非典型病例,医生和护士在临床处理能力上会有所下降,医学科研上因为病例大同小异,缺乏研究材料(抱歉在这里把病人视为研究材料),科研和医疗技术从相对落后,演变成差距扩大,原本应该承担的较为重大的功能,逐渐被边缘化。医院,拥有更多可研究资源,科研能力会慢慢提升。而每天面对太多的病患,临床能力就强大了起来,能够更好的处理非典型病例情况,医术更为精湛。同样,这样的弊端是医疗体验下降,病人太多,慢诊科室只能一拖再拖,甚至住院治疗也需要预约才能签约床位。一言蔽之,医院有效率有风险,医院低效率少风险。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效率低也是一种风险。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医疗怎么办?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人才引进怎么做?医院该怎样实现本有的效率?个人认为,好医院的效率,更倚重人才下沉。医院再有效率,也抵不住爆满的病患群体。就像是中国生产口罩,因为一时急需,产能未必供应得上。三四线城市,以及十八线县市承担更多医疗任务,才能让优异的医疗资源起到更大作用,病人得到及时治疗。最近几年,医院开始开设日间病房、日间手术室,针对可以快速治疗的病人优化在院体验,做到24小时内完成入院、手术、观察、出院四步。这当然是解决了燃眉之急:第一,让患者体验更好,时间短,治疗快。第二,这种模式既对医生的专业能力有更高要求,同样也倒逼医生的临床能力更加进步。第三,比起慢诊住院,医院创造了更多的营收。因为慢诊住院手术后,康复期治疗费用已经不太多了,医院在降低本来的作用。而日间病房有短平快的特点,营收更高。选择这种模式的病人,其实是有后顾之忧的,因为毕竟是手术,康复期可能面临并发症风险,一旦强制出院,出现了并发症该怎么办?手术后几个小时的观察期是否就能得出好坏的结论,这是病人没有底的。日间病房虽然是欧美的产物,但在中国,是最大程度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折中策略。康复期的病人,心理压力更大了。如果出现术后问题,可能会成为医疗事件,恶化医患关系。同样,它也不是能根治医疗资源紧张的最佳方案。?三、为报销跑断腿此刻的我,正躺在安医附院高新院区的病床上。来之前,我和朋友已经讨论了?很多医保上的问题。不看病,不知道医保制度有多少弊病。那些经常出差的人随身应该带两个包,一个包里是工作用品,另一个包专门放医疗*策填表,从乡镇开始填,一直填到省厅。等你表填完了,人也就差不多病死了,*府也就省下了这笔报销的钱。一个根本问题是:医保制度,到底是方便病人,还是在拖延病人?一个异地就医的网友说:“我问了下异地就医的手续,想要得到社保的统筹报销,还有点繁琐。1,先去区社保中心备案《异地就医申请》2,回单位盖章3,去上海医保部门盖章,4,回苏州区社保中心备案成功,5,上海就医,6苏州报销。”不知道各位看了流程有什么感想,我是觉得腿已经跑断了,甚至因为费用如果低,我就不想来回跑动,也不报销了。我在想,如果是上海人到*喀什出差,路上住院了该怎么办?是不是还需要让病人自己回上海办个异地就医再报销?比如他有阑尾炎,花个动手术,然后回上海异地办理,来回块,报销的费用也就成机票钱了,整个过程得不偿失。在年,经过统计的中国流动人口就达到2.47亿,年农民工将近3亿,而工作者们异地就医本就是平常事。比较难忍的是,为什么医保制度一旦落在实地,为什么连这一层也想不到?一个病人满天飞,满地跑,就是因为一个报销流程?一个上海的卫生账号说:各地财*情况不同,必不可少要这许多材料,甚至因为存在问题不能报销。而一个网民则道:医保到头来保不了,那我为什么要交?还有人很实际地说出了痛点:上海肾源少,外地就医可以争取更多机会,你*策因情况不能报,这是给老百姓方便还是添堵?中国速度既可以是km/h的高铁,也可能是60天后才能报销的材料,还可能是厚厚一沓的表格,需要好几个部门来回跑,直到跑到你亲妈都不认识,还要部门证明你是你自己。官僚主义就是,你要想让他事办不成,你就多让他填表,多让他跑审核,多让他上部门,多设置窗口办理时间。在程序上为难死他,让他疲于奔命,他就懒得找你了。把钱交给国家,流程非常简单;国家把钱还给群众,怎么就这么难呢?还有一个疑难点。一瓶药原价50,在医保环境下涨价到,然后报销一半。这药,到底算不算报销了?另外,万一因为患者不能报销,这药物的价格,算不算杀熟?医保,保了谁?陈缃眠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疗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