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金时期未真正开始
茅于轼等名家来长论道
[导读]26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诗人、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苏小和共同出席了在长春举行的“经济改革的下一步——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前瞻论坛”。
26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诗人、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苏小和共同出席了在长春举行的
经济改革的下一步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前瞻论坛
,三位名家论道,不同的思想碰撞,让参加的观众领略到一场经济学观点的盛宴。
马宇先抛出了他的观点,
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取决于第四次开放。
他认为,2013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他将改革开放分成了三个大周期,1978年至1991为第一周期,1992年至2000年为第二周期,2001年以后是第三周期,是以中国加入WTO为关键点。所以,马宇认为目前应该是第三周期的末期,现在要呼唤第四次开放。
马宇分析,中国经济*金时期尚未真正开始。日前设立的上海自贸区,通过此举应该会释放更多的能量,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一轮改革热潮。
茅于轼老先生已经80多岁高龄,现场有很多观众是奔着茅老来的,他一出场便赢得热烈掌声。
要谈下一步走向,首先应该回顾过去。
茅老说,习近平主席提到中国梦,其实中国人已经圆了一个梦,就是改革开放。他谈到,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时,我去过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都市,现在我再去,变化不太大。但是在中国,如果一个城市你几年不去,可能就不认识了。
茅老说,只有
人尽其才,物尽其才
才会创造财富。
茅老建议要解决中国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大家用科学的思维,并认识到每个人在思想上的片面性。
可以说,企业家都是由城市中产生的。
苏小和认为,成功人士都有城市化的过程,要发展,人首先要到城市中。应该有生活在别处的理念,顺势而为。
苏小和提出,城市化在交换的层面最大的效用,是降低交易成本,作为最重要的劳动力资源禀赋,人必须要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集中,才能带来真正市场意义上的交易成本的降低,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此,应把城市化当做重要的改革方向,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史的秩序层面,局面就变得令人心动。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