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臭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桂平旧事
TUhjnbcbe - 2020/12/11 2:54:00

导语:《我梦中的故乡》是本公号5月20日推送的原创作品,迄今不到半个月阅读量将近,获得近50个赞,2次转载,12条赞赏,是“外交座谈会”开通4个多月来第一篇阅读量破千(两天内)的文章,同时也引发了广大读者对桂平这个地方的好奇心。

在热烈的反馈中,有读者表达了对我作家姨母的万字大作《桂平旧事》一文的强烈兴趣,乡亲们也极为渴望知道从前的历史。于是我向姨母获取授权。此文原有2多字,共13小节,几乎着墨于这座底蕴深厚的小城的方方面面。两年前编辑看中,希望删减为字左右再刊登,但编辑非桂平城中人,拿捏不准各种风俗习惯与桂平当地的契合程度,遂委任于本人。

这个任务不好完成,因为姨母笔下小城的往昔时光,让我这个小辈土著也叹为观止,且各小节着力较为均匀,如同活化石般记录了一个充满传统韵味的南国小镇的点点滴滴,实难取舍。勉为其难地删减下来,文章只剩下七个小节,原本的蔬菜篇、燃料篇、凉茶酸嘢篇、交通篇、节日风俗篇和语言传承篇,皆付诸阙如,剩下的七小节也有一定程度的压缩,让我不胜诚惶诚恐。然而,考虑到当今掌上快餐时代的阅读习惯,散文篇幅也不宜过长,故此只能将原作珍藏起来,静待学术需求的惺惺相惜。最为可惜的是当初编辑看中时,多才多艺的姨母兴奋地连夜创作了13幅旧城事物风光的解说图配于文中,可文章至今未获刊出。将《桂平旧事》发表于此,也算是达成了两代视角描城的夙愿,对比阅读,兴许会有不少独特有趣的体验。

姨母本是洗脚上田的泥脚文人,从国营农场退休后,孜孜不倦地加入了广西老年大学作家班,认认真真地学习写作,文风淳朴自然,创作力惊人,以“红鹰”为名频频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未几就获得了南宁市作协的认可,成为官方认证的作家。此次推送是原创首发,姨母年届古稀,没有开通赞赏账户,故每笔赞赏将由本公号转交予她,希望读者理解,并通过点赞和赞赏支持一位老人的创作热情,以冀用她的文笔和画笔为我们留下更多弥足珍贵的、日渐消逝的人类记忆。

作者:红鹰

六十多年前我出生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桂平县城,二十多岁时离开往外地工作,可故乡的山山水水和风俗人情却使我一辈子难以忘怀,快乐的童年生话像温馨的摇篮,美丽小城像装滿甜滋滋蜜糖的小坛,我像吸饱花蜜的小蜜蜂,背着书包愉快地在小学、中学校的路上飞了十二年。

后来的几十年,为了不能疏远的家乡人,不能忘怀的家乡情,隔三两年回乡探亲一次,直观家乡有了很大变化,城区扩大了许多,楼房增添了不少,人口也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喧闹的街市,繁华的商铺,车水马龙的公路,无不显得一派生机勃勃,大街小巷攒动的人头中,有许多我认得的面孔,也有更多的陌生人群,他们穿着不同款式的服装,说着不同腔调的语言,我知道这个城市的人杂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到此谋生、发展。

目睹经历巨变的现代化小城,心中的兴奋与波澜涌起的同时,我对以前美丽温馨的故乡的回忆却不减半分。

小吃

想起小时候的小吃与零食,我便会垂涎三尺,脑海就会精神大会餐。

那天我从遥远的南宁奔波了半天回到桂平,饥肠辘辘想吃一碗米粉,满大街的粉店都没找着一摊是真正的桂平人要吃的桂平味,在我记忆中,桂平粉全手工蒸制而成,粉条油亮富有弹性,入口一股纯米的味道,配以桂平人钟爱的滋味,汤汁香甜而不腻,酸辣适中,卤水喷香而甘,吃了饱而不滞。这种口感使我终生难忘。

我家有个伯父是蒸米粉卖的,他每天清早六点把米洗干净后放到大盆里浸泡,十二小时后晚六点才把米磨成浆。磨浆很讲究,要用小勺子带着水,小半勺小半勺地"喂"进石磨的"嘴"里,让它慢慢地"嚼"碎,慢慢地变成米浆,然后慢慢地"吐"出来。石磨不停地转,米不停地添,磨浆必须两人合作。伯父多是推磨,伯母多是站在磨旁添米,推磨一定要往右推,从左边转回来,若推反了,不但浆"吐"不出,石磨里的"牙齿"还会损坏。伯母添米总是站在石磨的左边,照准伯父把磨推往右边的一瞬间把米快速"喂"进石磨的"嘴"里。米磨成浆后像雪花膏,这还不算完工,伯父还将雪花膏让伯母重新"喂"进石磨"嘴"里,这次就不叫磨米了,叫复浆。复浆比磨米快很多,流质的糊状比固体的米容易"消化"。经过两次磨出的米浆特别幼嫩光滑,蒸出的米粉特别柔软光亮,入口有弹性。伯父每天用一只大锅烧开水倒进米浆里,成了半生熟浆,生熟浆勺到锡托里淌了簿簿一层,放到开水锅里蒸,大概十分钟后,锡托里那层簿浆鼓起一个大膜泡,一条高质量纯手工制作的米粉才产出来。

有时候伯父用红米做粉,那时有一种米品种叫"胞胎红",蒸出的粉也是粉红色的,产量与白米一样多,一斤米可产二斤半粉。

那年代吃米粉是一种时尚,甚至算是一种奢侈食品,多是逢年过节才吃一顿,或家有客人来才去买点招待贵宾,平时想吃也要等星期天家里人都回来了才又去买一次,让大家快快乐乐地享口福。小孩听说那天有粉吃,精神特别兴奋,盼望早点放学回家。

小时候我爱跟母亲去市场买莱,她满大街的走想买些我们爱吃又便宜的莱,母亲穿一件花衣服,我像蝴蝶一样老跟着她,可眼睛不在菜上打转,只

1
查看完整版本: 桂平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