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0/12/29 9:13:00
楞严经讲座六十二集“觉海性澄圆”这两句最重要的。所谓觉海,是佛学《楞严经》的专有名称,就是讲我们一切众生一切佛的本性,这个觉以佛学的教理来讲,本觉之性,这个觉是叫本觉,这是本有的,每个人都具备的,不是每一个人每个众生都具备的。海是形容词,是我们这个自性心物一体的这个东西,也就是开创万有的这个东西,我们中文叫它是性,那么随便什么代名词都可以,这个本觉之性深妙不可测,如大海一样。所以这个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不需要你去修它清净,本来圆满的,也不需要你去加它的,不增不减。“圆澄觉元妙”这个本来圆满、本来清清净净的这个自性,现在我们没有悟到,假使悟到。觉,这个觉是知觉,刚刚开始觉到,说我们明心见性悟道,悟个什么?就是悟到本来那个觉海性澄圆,就是明心见性成佛了。第二句话就是讲我们现在所谓在迷中,迷中人,怎么迷掉呢?也是被自性本来圆满清净所迷住了,也没有哪个人迷你,即非上帝也非佛也没有阎王,一切都是自心所造。所以这个圆满的,这个澄寂的自性假使你现在悟到了,悟到了这个本来这个觉字,就是悟了,悟了在梵文大彻大悟的人,有个专门名称叫做佛陀。佛陀是我们两千年前翻译,那么中文简称这个佛,后来十七世纪以后翻成英文佛陀。这个圆澄自性假使觉了,现在悟了才晓得我们原来本有的自性,是宇宙万有的根源。拿哲学来讲一个名称,它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妙,它是个妙不可思议的,这是讲自性。那么第二这两句就来了。“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那么我们就要提出一个问题呀,既然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都是清净光明自在,为什么变成我们这个世界?变成我们众生那么苦恼啊?这个自性谁使它迷的?他在逻辑的解释很清楚了,他说本来原来是光明的、清净的、圆满的,因为光明清净有所照,譬如象那个灯光,我们上一次做这个比方,凡是这样一个灯光,自然会照见,有光明就可以照见万物,必然的。这个照不是你去照他,他自性本来会照,明极了会照。因为照久了,这个光明照久了,这个电灯泡也会坏的,不过这是个物理的状态,精神的状态也是一样,过分的照、过分的清净反是变成守住一个照明,这个照明是一个作用,当我们这个东西起作用的时候啊,自己就忘了。譬如一个大海,譬如性海,起个波浪是大海的现象,在大海一动形成波浪的时候,往往我们认一个波浪当成代表了一个大海,忘记了大海的本来的现象了。所以元明照生所,生出来所起的作用。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不要你去求证。所以大家学佛修道,想求清净,你打坐也好做什么用功也好,没有悟道以前,这些都是过程上的假象,不是觉海性澄圆。如果你求一个清净,死死的把一个空一个清净境界把握住,就是照生所。那个清净也是个现象,清净和动乱是一个相对的一个境界而已,你不要认为那个清净的空的这个就是道,这也是所。你守一个清净啊,所立就照性亡,有一个境界所建立,这就是它的用,不是它的本来,本来所和能两个相对,那个能照的它自然无所不在、又无所在,如果抓住了一个现象的境界,所立:建立了一个所用的东西,那个自性能够照见万象的照性没有了,它就给自己迷掉了,所立照性亡。在《楞严经》的前面,富楼那尊者就问,我们已经研究过的,大家注意,上次也提起过,富楼那是佛的弟子,十大弟子之一,他当场就问,清净本然,云何复生山河大地?他问佛,对呀,我们实在悟了,这个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这个样,为什么要生出太阳、月亮?这个世界草啊,木啊,动物?生了人又生了男的女的,既然生来又何必死掉?即然死掉就不必生,为什么又生又死?那么多的罗嗦?这问的包括哲学的大问题。清净本然,云何复生山河大地,忽然生出这个万有呢?所以佛在那个前面关于这个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万有的生起,四大的道理已经讨论过了,讲得很清楚。现在文殊菩萨在这个地方等于做他的总结论。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是怎么迷的呀?所以佛在前面《楞严经》讲过有一句话,“因方故迷”。譬如一个人走路,我们人的观念有空间的观念,人为的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向,那么整个的宇宙有没有方向呢?没有方向,方向是人为的。譬如世界上的指南针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帝发明的,叫指南针,对着南为标准的。到了欧洲到了西洋以后用的是指北针,针还是针,不过一个基点放的不同。所以我们经常书上读的指南针,现在拿来一用指北针,觉得奇怪。也有同学告诉我,你看中国老祖宗的东西,到了西洋就把我们改了,我们本来指南针它变成指北针了。我说没有改啊,它本来指南,地球磁场一定由北到南,不过它的观点重点放在哪一边就是了,一样嘛。所以一搞迷糊了,就觉得他们把我们改了,没有改呀,还是指南针。所以人迷了方向怎么迷啊?因方故迷。有了方向就迷了,没有方向还迷个什么?本来是空的嘛,四面,虚空上下,哪一个方都是前方,哪一方也都是后方。所以这个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我们到这里。《楞严经》上面佛也那么说,现在文殊菩萨也那么说。这个答复圆满了没有呢?不圆满。我相信大家跟我俩一样听的茫然,到底没有悟,对不对?无明从哪里来?他的答复无明从明来的,就是说黑暗从哪里来?黑暗从光明来,光明也从黑暗来,这也是指南针指北针一样啊,那就是你怎么说就对了。理是对啊,为什么它要变?元明照生所。本来觉海性澄圆,为什么会这一照生出所?这一生从何处生起?对不起,我们这位老师父啊他老人家还是没有太说明,文殊菩萨还是文殊一下,还有点欠我们,也没有完全讲,这个密码这把钥匙始终没有交给我们,理论上一听很对,拿不住。那么这个道理补充呢?这就是中国文化《易经》的道理,真正的易学,我在加两个字,易学很多,真正的《易学》就很难了,那么易经所讲到的道理就是阳极就阴生,“极”,问题在一个极字,极:用得过头,注意,阴极就阳生,阴阳不过是两个现象,光明和黑暗并没有说光明对,黑暗不对,不要搞错了!黑暗也是光啊,如果讲光都是光,光明固然可爱,黑暗也不错啊,也很可爱,平等平等。不过人为觉得光明可爱、黑暗不可爱,是你的分别而已,不加分别都是一样。所以明极生无明,那么无明尽呢?因此观自在菩萨心经在我们中国流传的翻译有七种翻译,到现在。几句话,二百六十个字,都把这个由本体到起用都讲完了,所以由般若到了空的时候,“无无明”,那悟道的人没有无明了,就是一片光明。但是下面有一句“亦无无明尽”,你说没有光明,没有黑暗了?那黑暗死亡了?没有死亡,黑暗还在那里,黑暗在什么地方呢?光明来的时候,黑暗在光明中;那么黑暗来的时候,光明在哪里?就在黑暗中,越说越糊涂,此所谓糊涂克涂,这个地方要靠真证悟了。那我们晓得基本上原理,所谓大家要求明心见性,宇宙的缘起很简单,几句话归纳了。就是四句话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自性本来光明清净,因为照把它守得很牢,照的作用就生出一切所有的现象。所立:万有现象一念动,照性亡:能够照的,光明是亮光,亮光必然照,不过照的作用,光明能够照见万物,那个照的作用是亮光的第二功能,第二投影,它的本身就是亮,亮的东西一定照,所以所立照性亡,等到我们一切凡夫本来自性清净,一念起了一个作用,抓住这个作用,最高的境界就完了,那个能照的自性啊,给你玩掉了,自己玩掉了。所立就照性亡。这是自觉本体起用的道理。“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那么物理的世界同精神世界是一体的两面,拿我们中国文化阴阳两个符号来做代表,就是心理精神的世界等于这一个代号是阳的,那么中国古代用符号逻辑,《易经》是个乾卦,这是符号逻辑。物质世界山河大地拿易经来讲属于阴的,符号逻辑就是坤卦,就是代表了地球,宇宙万有山河万有。所以一阴一阳必然相对,那么在这里他也同样的道理,佛说。那么一迷了以后,一切众生有一念起用了,“迷妄”,迷掉了,那个照性,光明清净能照自性被迷住了,被*迷了?不是,自己迷了自己,没有*迷住你,人都是给自己迷住了,只有人迷*,*才不会迷人呢!所以人要拜拜就是人骗*不是*骗人。迷妄有虚空,给妄想迷住了,执著这个妄想起作用,第一个观念就是虚空,物理世界是有虚空,太空。所以我们要大家注意,佛经讲虚空我们有时候下意识的观念,马上抬头看天,这个太空这个虚空,就想到这个虚空,这是物理世界的虚空。佛学讲虚空是个代号,虚空是什么都没有,并没有个现象。有个现象,象太空,太空也是个现象,太空里头很多东西,有万有的东西,那么现在人类自然科学究竟空里头有多少的功能?或者还有些什么金属的东西或者是什么东西,都还不知道啊。不要看到人类科学很进步,还摸到了万有世界是懂了一点点,还差得远呢。所以我们这个人因为一个妄念起,譬如大家修行打坐一样,坐到了得定了一念清净啊。啊,这个我得道了,这个守住这个清净的境界这一念就是妄想,大妄想,最大的根本妄想。因为迷妄了就生出这个物理世界的虚空,所以我们这个物理世界的虚空是我们一切众生共业共有的一个观念形成,叫做共业,就有物理世界的虚空。我们这个世界最初的元素是空最大,太空最大。所以“依空立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因为有了虚空,其实这个虚空的形成,太空是什么来的呀?太空就是人的自性妄念所形成的,共业所形成的。有了物理的虚空以后,物质的世界呢?依这个虚空太空立世界建立这个世界。世界之所以建立起来,在佛学大的分类啊,四大所构成,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四大类,地大就是一切物质固体的,大就是大类,水大就是液体的,火大就是太阳所发的热能,风就是气流这个电能电流等等,地水火风。地水火风呢?再互相的综合就构成了物质的世界。所以迷妄有虚空,依空就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所以大家打坐用功参禅都要知道的,学密宗也好你们学佛都要知道,他说这个物质世界,譬如象我们这个地球的土地,分九大洲。这个九大洲啊,这个海洋是水大,陆地是地大,地球有本身虚空中的热能是火大,一切空气的流动电能的变化是风大,地水火风,还有个虚空,这四大都在虚空中叫五大,地水火风空。普通讲四大,这是五大,不止五大,《楞严经》讲七大,地、水、火、风、空、觉(我们感觉得到)、识(精神状态这个意识思想)。地、水、火、风、空、觉、识七大,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综合起来。他说这个地球上九大洲,九大洋,太平洋啊大西洋啊北冰洋啊,这些海洋同陆地,这个陆地譬如说有中国的亚洲啊,欧洲啊,美洲啊这些等等,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这些陆地怎么来的?这个世界里头的众生的共业。想念就是精神变成了物质所构成的,这是绝对心物一元论。这不是西洋哲学所讲的唯心论了。所以一般把佛学打入哲学的唯心论,西洋哲学唯心论,不是这样讲,有不同之处。这里他讲的这个世界的形成,陆地、海洋、乃至植物,高的是山,低下去是海洋。为什么这个世界佛说有那么高山?有那么深的海洋?有那么多坑坑?有那么多危险的地方?这个释迦牟尼佛在别的经典上说,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众生这个心地非常险恶,所以想澄成国土,有很危险的现象。有时候这个世界上众生心很好平平的,所以有时候有平地。有时候心地偏高又起了高山,有时候想坑害人啊,想害人啊,比海洋还可怕,脾气发起来比火还可怕。所以他说这个世界上这个山林水火是这样来的。所以讲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展平的,琉璃世界,平的,那走路当然不会跌倒,跌倒也在地上,没有关系,都是平的,没有丘壑。这个世界有丘壑,人心坏,人心有高高低低的不平之处,所以生出来有刺的东西,人生就有刺,也有好吃的,好的坏的都有。所以物质世界是这样来的,众生的妄想构成,构成了物质世界地面。譬如九大洲了,几个大陆土地了,欧洲啊,美洲啊,亚洲啊,这些大陆的土地呀,都是想澄,还不是普通的妄想啊,就是等于我们打坐,心很难清净,完全清净下来,守到那个清净空的境界,这个妄想澄清下来,这个还正是一个东西{注:此句待定,录音26分钟处}?正是物理作用,并不是说你得道了,这就是物理,你的生理调整好了。打坐啊,拿中文文学来形容它四个字气定神闲,气定了,这个气并不是光讲呼吸之气啊,生理上各种机能,气定。神闲:精神很闲,悠闲了,这个是想澄的境界,不要认这个我已经得道的,这个正是妄想的根本之一。当然你认识悟到了可以用,没有悟到了,用这个还是着迷,所以着迷了就只好离开了这个现实啊,专门守那个东西。想澄,最初的这个妄想澄境界构成了国土。“知觉乃众生”,我们妄想坚固的构成四大的国土,海洋啊大地,那个精神世界就在这个里头。我们人譬如说假使修行,打坐,坐到了清清净净,空空,一个杂想没有,一个妄念都没有。你看成道了,得道了,一个妄想都没有,你知道不知道清净呢?我知道,昏沉昏迷一样的也知道,知道了清净可见这个清净中间另外还有个知觉的作用存在。所以你觉得清清净净或者是光明清净,或者是乐明无念,那还是感觉状态,还没有大悟呢,那是一部分。你知道了乐明无念清净的那个知觉呢,这个不属于清净上面,也不属于不清净上面,这个东西知觉就是我们会思想的这个东西,乃众生。形成了一个一个念头连锁性的,这就是众生世界。那么很短的这几句话,如果研究起来写论文啊写一部书啊,每两句话等于一个大题目,可以写专书,写几百万字的专书了。引经据典,哲学的科学的中国外国的一股邋遢写下来,那就多了,大概意思,把这个交待完了。这还是文殊菩萨起来的总评论。他一上台当主席啊,先说一个序言。一部书一样先写一篇序论。“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整个的虚空物理世界,精神世界,有些人学佛修道,修了几十年功夫,或者修了好几生才达到那个空的境界,空空洞洞,啊,真定啊,得道了。空算什么?空是第一大妄念。但是也不错了,这个妄念。“空生大觉中”,大觉就是代表自性,我们那个能知觉、能感觉、能生起精神世界、能生起物理世界那个自性叫做大觉,大彻大悟,大觉也是大彻大悟的那个境界。所以大觉在《华严经》上我们佛释迦牟尼成了佛的有个总名称,也可以称成神仙。所以中国用不着彼此攻击了,道家攻击佛家,佛家攻击道家,都不需要。神仙是分五等,*仙,那么这一生没有修好,不过修道有点成果,死了以后做*的时候,活着的,活在*道中这个*仙;进一步是人仙,活着人里头长生不老,还有点小神通,这是人仙;进一步地仙,地仙不同了,可以逆空飞行,不要买飞机票,乘空而去,可以驾风驾空都可以飞行自在。再进一步是天仙,天仙更高了。那么这个真正的大成就真正成就等于佛一样,叫做大罗金仙,大罗金仙这个神仙地位就高了。所以一般人修一点气功啊,自己也称为神仙了,那就是台语里头讲这个家伙好仙哪!就是这个仙,台语里头的仙就是这个仙,所以这个“仙”字也代表神经兮兮的十三点,好仙哪,就是现在年轻人讲的,带点十三点。不过成仙成佛的人至少有十二点半了,有点莫明其妙的。大觉是指自性,“空生大觉中”,整个的虚空境界生在这个自性里头,这个范围。“如海一沤发”,整个的太空你看那么大一个太空一个宇宙,象我们这个太阳系统,现在人类造出这个卫星放出去探讨,当然还没有摸到太阳边上去呢,还在这个太阳。至于超过这个太阳系统别的太阳系统还谈不上呢!你看花掉那么久的人力还在空中在转。所以这个虚空,整个的虚空象我们这个太阳系统一样,有不可知不可数的数量,都在这个太空。现在佛说我们自性的本体伟大到什么样?“空生大觉中”,整个的太空生在我们那个自性的本位上。“如海一沤发”,等于大海里头一个水泡而已,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那么这里假使写成中文诗白话文,就加上“哎”叹气一声,点点点点,点了好多点,就是哎哎哎一路叹下去。有漏微尘国,何况这种世界上的土地。所谓历史,哎呀,我们有五千年历史啊。古老的国家,印度、希腊、埃及,中国啊,世界上四大古老国家,起码有五千年了,不知道,也许我们不知道几百万年了。历史啊,而今安在?都哪里去了?都没有。等于我们现在,我经常说讲到中国文化,故宫博物院,那是老祖宗的,不要丢人好不好?我们这一代有什么呀?没有啊!深宫有没有博物院呢?现代宫呢?什么都没有,现代人叫做乱宫。所以世界上你看,全世界讲人类世界史,从几千年来多少人称王称帝,建立了多少国家,多少人又毁灭又没有,就是《红楼梦》上讲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啊!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这叫做有漏之因,不能无漏,都有渗漏有缺点,有漏的意思是有缺点有缺陷。我们的物理世界的一切等等,有漏微尘国,微尘是形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过去很多啊。释迦牟尼佛在的时候,在印度有三百多个国家,整个的印度。那个时候就是我们春秋时代,我们中国也有三百多个国家,那个时候的国不是现在的国家,那个时候称国是个地,是个封号,等于现在讲某一区某一县,就是这样。那个时候你象欧洲你象美国那个时候什么影子还不知道啊?台湾那个时候也许是猴子国啊什么国啊?不知道,是生物世界。但是生物世界也是国啊,蜜蜂也有国啊,一个蜜蜂一个窝,它里头有一个王啊,那个蜜蜂王那个女王在里头的时候也同伊利沙白一样的白呀!也很威风的呀!当然一个蚂蚁,就是小窝里的那个蚂蚁王也很威风啊,这些都是国啊。你到夜里你们至少看过电视上生物世界它每一类的众生里头都有一个头子啊,你看狮子出来有狮王,老虎有老虎的王,他都一个一个国家。象我们大家都是皇帝啊,坐在这里很客气啊,回家每一个人不是女王就是老王,门一关,回到宫里门锁了,然后叫孩子倒茶来,那老太爷回来了那个味道也是国啊,不过出来以后又到别人那里做老百姓而已呀,这个世界国家多得很。这些都是有漏之因微尘国,那么多的国家,微尘是形容,一颗灰尘等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世界上有多少灰尘不计其数啊,那么有多少国家也不计其数。所以“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国土世界都靠这个虚空,如果虚空没有了,虚空如果毁了,变成整块了,变成实质了,不变成太空了,那这些国家也存不住了。所以注意“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他以这样一个哲学的基础,这个是个科学,是大科学,也是大哲学,讲到宇宙万有,天地怎么开辟,万有怎么样生起,一直到人生的境界几句话说完了。所以我们这个虚云师父啊,当年我们一起在重庆的时候,答复某巨公啊,中国第一人问他这个宇宙的问题,他老人家亲手,我看他坐在那里写回信,我们就不去打扰他,结果后来发现他把这一段抄去,这个写回信,那怎么懂啊?那除了成佛。这一段是很难懂,宇宙万有就是这样缘起。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现在讲到这里,很容易懂,他说整个世界物理世界在这个虚空中,不过大海里头一个水泡而已。这个水泡空了以后,空的,本来就没有,空也没有,这个水泡没了。我们看大海上的水泡,水泡里头是空的呀,所以我们的太空就是也同这个水泡一样,我们这个一切众生就在这个水泡里头,让我们这一比呀,不晓得哪一堆微尘而已呀!所以这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有什么觉得了不起呢?那是微尘里的微尘。“沤灭空本无”,本来就是都没有,水泡没有了,什么都没有。“况复诸三有”,水泡都没有了,哪里水泡里头有三有的世界?所谓三有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就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无明。他说等到整个的宇宙毁了的时候,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何况哪里有三界的存在?所以真的空并不是你有个空的境界,你们修行打坐坐起有个空的境界,以为这个就是空,那是个小水泡里头的泡沫而已,没有什么。“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现在另起炉灶了,那么好,这个道体我们懂了。现在我们一切迷晃的众生要回到、找到那个生命的本源,找到那个觉海性澄圆。所以要修行,所以要修各种的方法,或者念佛啊,打坐啊,练气功,学瑜伽啊,学密宗,各种各样的东西多了。哪个方法好?能够悟道,佛说:“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不管你哪个方法,如果能够找到返本还源的,找到那个本来的根根,找到那个东西,只要回家了,归元性无二,没有说哪个方法高哪个方法不高,不要做这个认识,只看你用得合适不合适。所以有些人修这个方法不对,别人修那个方法对了,这是别业的根器不同。所以归元性无二,无二:没有两样,没有两样就是一样,绝对的。方便有多门,但是你不能说方法一样,方法也要选择,一切的修行法是方便,这个方便包括哪个人用哪一种方法对,哪个人用哪个方法不对。那么研究方法有多门,所以佛说修行的法门有八万四千个,八万四千,你看我们怎么修得完呢!为什么有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一切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一念就是一呼一吸这个之间叫一念,一呼一吸叫一念,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对治医治这个烦恼啊,因为世界上修行方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样样都可以成功,样样都对,样样都不对。所以说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这个方法也就很多。“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如果得了道的人,成了佛啊得了道的菩萨们看来,圣人境界看自性无不通,样样都是,魔法也好,佛法也好,邪门也好,正道也好都是道,圣人境界看来都是。等于这个虚空看这个万有,样样都是空,都是我所生,补药固然要生啊,*药它也生,美丽的圈圈要,丑陋的坑坑也不错,都是它的东西,宇宙万有。所以圣人境界是包罗万象,圣性无不通,没有哪一样觉得对,没有哪一样不对;善人要度,恶人也要度,佛要度,魔也要度;是法平等,怨亲平等,冤家和亲人是一样的,佛法讲冤亲平等。这个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顺转的,顺着来,逆:倒转来。都是方便而已,都是方法。等于现在有人问佛前面这个万字究竟向哪里转?几千年中国人说这样转,他说那样转,反转来那样才对,好象几千年都错了,他不知道顺逆皆方便。而且还有一个道理,根据易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顺转逆转都对,要想由凡夫开始修成佛,回转之路---逆转。要想由本体变成万有是顺转,就是说生生不已向前面发挥是顺转,顺其势所动;返本还源是倒转来转。顺逆皆方便,都是个方便法门,都是一种方法而已。所以这是文殊菩萨的结论。“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大家修行,这两句话,上面一讲我们没的希望了,大家懒得修了,管他呢。这里又有点希望了,初步修道学佛不要灰心,没有关系,你想马上成佛,没有那么容易呀,“初心入三昧”,只要你肯修最后都成功,只要归家稳坐,最后都要回到原来那个家去的。“迟速不同伦”,有人成就的快,有人成就的慢,没有什么关系,各有前因莫羡人。这是我常常引用的我们中国古人的一幅名联,一幅好的对子:欲除烦恼须无我,人生要想除掉烦恼,除非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达到无我的境界,既然无我,哪里还有烦恼呢?至于活着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和人家起比较心。各有前因莫羡人:各有各的因缘,何必嫉妒人家?何必羡慕人家呢?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一幅名联,这是明朝人的名联。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所以文殊菩萨告诉我们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这两句话记住啊,尤其你们修行的同学记住啊,万一老师一骂你,老师啊,不要骂,我慢慢来,迟速不同伦!他快他的,我慢慢来。迟速不同伦,不一样的。下面文殊菩萨一个一个结论。“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注意哟,这两个字佛学,它现在是归纳的,用中国文学的韵文,这种叫韵文,有音韵,不过他没有用音韵,是诗词体的又不象诗词,所以变成佛教佛经的文学叫偈颂,不讲音韵而有音韵的味道,不讲平仄而有平仄的味道,浓缩的,使你容易记,容易背。要想背这个啊,最好拿一个两片板唱那个口决,一句一句唱起来,那就很容易背了,你当佛经读你永远背不下来,你如果那样一背啊,我包你三天背下来。这也是告诉你呀,方便有多门啊,真的,你说什么哪里读书哪里记不得,就跳起来记嘛,这一下就记得了。色想结成尘,色是色,什么是色啊?不是说男人看女人叫女色,女人看男人叫男色。这个色是有表色。色法要注意啊,已经讲过几次,怕大家不肯记,只好帮你记,红*蓝白黑长短方圆大小等等可以表示的,色法里的有表色。无表色:没有表示的,抽象观念,譬如大小,这两个字原则上讲还是无表色,怎么样才叫大?我们现代人,那个大、大、很大很大,表示不了的,不过人有个表示,好伟大,这个是表示,没有办法表示的故意弄一个表示符号,它也是无表色。还有呢?意识里头的色,上次也讲了,我们思想幻想里头观念里头有些色。所以总而言之这个色代表了物质的东西,在我们身体上面代表生理同整个身体四大构成的属于色法,因此啊,这个人四大构成色法,这个人长得漂亮,好有姿色呀,就想了,所以漂亮也叫做色,所以好色就是好漂亮,严格的分类。这个色字这个东西,我们现在晓得、了解了,这个色是属于物理的,在人的生命身体生理的。想是思想,色和想两个二是一,一是二啊。所以人,我们口干了,坐在这里坐在大家的中间,出来倒杯茶嘛不大好意思,不出来口实在干,那么坐在里头想想梅子吃吃,嘴里口水多一点了,一想口水就来了,色与想两连在一起,所以究竟哪个是先哪个后?很难!想和色两关系很大啊,后面还有讨论的。所以落于色就落于情,落于情者容易堕落,偏重于想就容易升华。色想就是后天生命的一个是思想方面妄想,一个生理方面。色想就结成尘,这两样心物两样凝结拢来就变成尘劳世界这个尘,就是第三重的后天的世界,叫尘劳。尘就是有东西。因为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一点一点,一个一个原子啊核子啊,乃至细菌啊,细胞啊慢慢堆笼来,细胞细菌核子原子啊,佛学一个名称叫做尘,叫做微尘刹土,要把它了解。现在时代不同了,不然你们觉得佛学是佛学、物理是物理,不同啊,一样的,名称表达不同。色想结成尘,精神和物质、知觉和感觉结合拢来,就有尘劳烦恼。所以年轻人想一个异性啊就想得睡不着,那身上起了一些怪事,色想结尘凝结拢来。所以古人言情小说就多了,劝君莫打同心结,一结同心解不开。好象是悟道了的话,其实啊做归做,自己还尽管去打,是这样,色想就结成尘。一结同心解不开,不过有时候变成冤家的时候很容易解开。“精了不能彻”,这个很难,所以我们现在修行最大的障碍是色法,你想念佛啊,想打坐我想放下,理想很容易呀,放不下。想在那里打坐盘个腿,装模做样很容易,那个屁股坐不住啊,这都是色法。我想坐它一天或者三个钟头不动,你那个色法的屁股它发麻发痛,坐了半个钟头,我的妈,实在不行先下坐。所以这个色法很厉害,生理的障碍,那物质世界上这个物质的障碍非常难,你突不破的,所以精了不能彻。你要从这个上面去修的话,修行这个是很重要,但是修行一定要了,了这个色法了这个生理。不从这个里头了不能成道,《楞严经》最后佛的结论,现在我先提出来,佛说的结论“生因识有”,这个生命来是一念动变出来,意识变出来。“灭从色除”,要想归到了空,返本还源,先要把这个色身转过来了再讲,生理都转不过来你说万法唯心,你唯个什么啊!所以这里文殊菩萨,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须顿悟,事须渐修。还是一步一步做功夫来的,实际上还有两句了,你记住这两句也可以。理须顿悟,这个道理你研究了佛学悟到了,你功夫证不到空不了。讲事实这个功夫一步一步求证的,你说空,你要空得了,你说四大皆空有什么关系?那个肚子饿了你说你不要饿四大皆空做不到啊!所以色法很难哪!所以文殊菩萨说: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你不要看不起色法啊,普通学佛的人一讲色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谈何容易!观自在菩萨后面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它他俩个一体两面。你怎么能够做得到?先要修得到,所以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因此你不能彻底彻悟。文殊菩萨在这里说偈子很妙做结论。“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这个文字翻译成中文,真佩服古人的翻译的东西之妙,那一定是斟酌了又斟酌,研究了又研究。你看这句话,如何不明彻,他并没有做肯定的答案,也没有做否定的答案,它好象是问号,问你的问题,它好象又是答案,这个文字应用到这个样子,文字所以叫文艺,文字已经到达艺术的境界,妙不可言。色想结成尘,因为人有思想生理和心理的结合变成了一个尘劳的世界,精了不能彻,这个里头太深了很不容易彻底透彻。如何不明彻,真的吗?如何是怎么样,为什么不能大彻大悟?为什么不能透彻的了解呢?换句话如何如果用“怎么样不明彻?”那就没有意思了。中国字用古代的文理的方法“如何”,“如何”也可以翻译成白话怎么样,也可以翻译成不知道怎么样?怎么不明彻呢?怎么样你都悟不了。为什么你悟不了?很好悟的啊。如何不明彻。注意哟,生命来就是两性这个关系引发来的,最初这一段,要成道了道也最后在这里了,不是说你得了道就能了,最后成就,破了这个最后一品无明,才可以得金刚喻定,得那个永远不变的定,破最后一品无明。最初的也是最后的,才能得金刚喻定,比喻象金刚一样颠扑不破才可以成佛,证得菩提,以教理来讲,所以这个色法之难了。如何不明彻?如果你在这一关真透得过,你不要以为我们老年了,坐在那里,见色而不动心,那不是了!那不是你道德好、戒律好,你没有本钱了,色法坏了。所以有本钱而不为,这是戒律,我能够杀人绝不杀,你杀我可以,我慈悲你那叫做不杀戒。所以我经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两句话我说你们不要随便用,你们屠刀都没用看过,那个刀一晃已经抖起来,何必放下呢?经常拿屠刀的人,他一放下了真放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要把这个形容语句搞清楚。所以文殊菩萨开头告诉你,总批评,“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这个最基本,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你不能大彻大悟,不能透过了物理的障碍、生理的障碍而成道呢?你过了这个,参透了。“于是”才能够,“于是”就是于是。“于是”很难翻成白话了,这个“于是”不能翻成“所以”,“所以”不对了。在中文这个“于”当然是虚助词了,不过上古的古文这个“于”字,不是那么念法,我们两三千年《大学》、《中庸》里头“于戏”两个字。这里头还有个笑话,我们小的时候读书讲的笑话,给你们插了,五六十年的事情。“于戏”《中庸》、《大学》里,“于戏”不能读于戏的,那就是代音了“呜呼”,现在读成“呜呼”,其实“呜呼”也不能读“呜呼”,拿现在来讲应该读成“哎哟”,这是“呜呼”的真正道理,“于戏”。所以讲一个笑话给你听,我们小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和和尚做朋友,他很讨厌他当了和尚,故意挖苦他,他说你们出了家中国字都不认识,和尚说怎么不认识啊?明明是“南无”两个字,他们怎么念成“那摩”呢?当然他不懂音韵啊,这个无字本来念成“摩”,台语的“摩”广东话的“摩”,就是这个“无”字,唐朝这个“无”字念成“摩”,台语广东话就是唐朝的音。所以那个时候“南无”就是南摩,很简单。后来北方的国语来了,所以变成南无,结果有些人改成南方没有佛啊,“南无佛”。那么道家的解释啊,南方属火,要把火性都灭掉了才能成佛,所以叫南无佛。这个解释得都很妙,实际上就是翻音。所以这个秀才这个读书人就笑和尚,挖苦和尚,他说你们字都不认识,明明“南无”两个字,你们怎么念成“那摩”呢?这个和尚这个法师学问很好的了,他说这有什么稀奇,你也不认识字啊?那个《大学》上明明是“于戏”啊,你们怎么念成“呜呼”呢?所以你只要呜呼呜呼,我就来给你南无南无,就是你死了我就来给你念经了。你明明是“于戏”嘛,为什么读成“呜呼”?因此你只要到了那一天,呜呼呜呼,我就来给你南无南无。有这么一个故事。现在笑话讲回来了,现在这个“于是”两个字没有办法翻成白话,“于是”就是“于是”。云何不明彻,为什么这个色法这一关很难答复。你看我们大家念的《心经》,天天念,经常念:观自在菩萨开始就告诉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法最难了,了了色法一切了,于是获得圆通,如果你色法了了,转化了色法,或者你生理转化了,心理了容易,所以生理的障碍非常大。譬如我们活着这个身体,我们自己仔细研究,一天二十四个钟头啊,十分之九点五为它在忙为这个肉体在忙,自己没有做什么事啊!它要睡,你决不能坐;它想跑你还睡不着,一点办法没有;它饿了你非要把它填饱不可;它冷起来你非要把它穿上不可。有时候想起这个身体啊恨死了它,所以老子恨它,老子在道家说吾所以为吾累者谓吾有身,若吾无身我有何患!他说假使没有这个肉体,天王老子就我最大了,我没有毛病。你看一天到晚为它忙,穿衣吃饭,吃进去了,那你吃饱了就乖一点啊,它又屙出来,就麻烦,屙完了你干净了出来,它又要吃进去,二十四个钟头为它在忙。连带着的因此,求名、发财,功名富贵,男女饮食又跟着来,更忙。色法,它是个非常可贵的东西,它一迷途了以后啊,一迷掉,这个色法是那么麻烦一个东西。不能了,此关不能了,成道无希望,所以这里提得那么严重。不过文殊菩萨对我们慈悲,没有明显告诉你,不象我讲的那么可怕----这个色法。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这个讲开始修色法的困难,下面都有小字注解,配合二十五圆通讲的。那么小乘境界认为用色法上了,悟了道,他说那个悟道色法不是究竟。小乘境界面对色法是逃避,等于宋朝那个理学家程颢讲的话,坐上有妓,心中无妓。那是逃避,还不是最高的境界,因此它还没有达到圆通。“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批评声闻听声音,下面小字都有,我们二十五圆通讲了,因为字太小了,我眼睛懒得吃力了,不报告了。“音声杂言语”,它是从理上来。有些人讲学理,声闻罗汉小乘研究佛学学理讲起道理满盘是佛法,音声就是说话的声音了,把声音构成了一篇就叫做文章,言语音声所构成,音声杂言语。“但伊名句味”,结果象今天的佛法佛学一样,变成哲学思想了,只在文字那个理念的范围里头转了,在文字上转。所以你学问越好,佛学越高明是成道越难,被文字困住了。大家年轻同学最愿意听这个话,所以我们不要读书容易成道啊,那又不对了。他说音声杂言语,但伊名句味,名就是这种名词、学理,学术上的名词;句就是文章句子。他说所以啊从理论上研究学问入手的要想成佛也很难,只能变成哲学家学问家。“音声杂言语,但尹名句味”,越钻进去越有味,所以文学家这些人都很难成道。尤其文学啊,文学很容易接近道啊,可是不能成道了,文学这个业力很大,这个业叫文人慧业,所以古人叫慧业文人,这个业造得很大,你要晓得我们有时候一句话讲错了,害十个只是十个,一个文字写下来写错了,那个时间无比,流传,所有的罪过都在你身上。所以写文章真的要注意啊,有许多文章实在不敢写,写下来收不回呀。所谓言出如剑,说话已经很难,这一句话讲出来那个剑、子弹打出去了,有力难拨收不回,那剑比文字更可怕。尤其文学家哲学家学问家要想成道那很难,但伊名句味,被这个困住了。“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他说你从学理上、文字上入手,象声闻道的人,只听佛讲法,讲法就象现在你们诸位同学啊,手里拿个笔赶快记,记录好了光看笔记,叫做声闻众。不是自己悟出来,听这个善知识讲来,声音听到了,记下来的,啊,那一天怎么讲的,这个道理。将来,然后那个卖狗皮膏药卖出来,然后做个沙龙巴士{谐音}卖出去,然后怎么办?然后当着年轻人吹,当年我们那个老头子在那里吹牛,研究《楞严经》,那你们还没出生呢!你们将来会是这个样子,这里狗皮膏药卖出去,将来沙龙巴士又出去了,就是这个样子,永远不能成功。“一非含一切”,譬如我们讲佛学“一既一切”,这个逻辑很通啊,也不通啊!一到底是一不是一切,一是一个东西,一切是包含很多东西,一是一并不是一切;一切是一切,一切不是一,也可以这样解释。第二个解释,“一非含一切”,只从文字言语音声入手,讲道理入手,不能包含一切,有所障碍。你看他翻译的句子之妙,后面是“云何获圆通”,上面只有一个是“于是获圆通”,色法。色法以后都变了,云何。“云何”也没有办法翻译,“云何”如果勉强翻成白话,就是“你怎么样说”?“云”是说话,“何”就是哪里、怎么样。他说你从文字言语入手,佛学的理论入行,要想圆满通达,成佛悟道,“云何获圆通”,你说怎么样可以达得到?那么这样看文殊菩萨就否定了从文字语言入手不能成佛了?但是你读书注意哟,他没有完全否定啊!“云何”:你说怎么样?你假使把云何绝对当成否定的句子已经错了,偏向了。所以文殊菩萨在这里讲话非常妙,他是说从教理入手要想成佛成道,难!但是他没有绝对的否定,“云何获圆通”,你说怎么样?在这个里头怎么样能够圆满通达?能够悟道呢?事实上也如此,批驳了,从文字言语理论入手要想成道很难,但是他也不能够完全否定文字言语不能成道,那也不对,那就不是文殊菩萨了,那是殊文菩萨了。文字也可以悟道的呀!而且古今中外很多人在文字因缘上入道啊。乃至一句诗一个文言一个字,他悟道了。所以他这个翻译的文章,“云何”,那妙不可言,你懂了这个呀,写古文也好,写白话文,你会写文章了,好的文章不下死的字眼,不下死的句子,活的,如珠之走盘,象那个珠子在盘里滚一样,不靠死了、不落边的,这里通过就滚开了,怎么样看都对,好象怎么样看都不对。所以不管中文也好,英文也好,随便法文德文,最好的文学句子啊,高明都是如珠之走盘,活泼泼的。文殊菩萨在这里用这个语句的翻译,“云何获圆通”,活的。如珠之走盘,千万不要当死句来读,你就把文殊菩萨的意义解释错了。那么这个已经批评了用文字言语音声,你光想思想讲道理成佛证道很难。不是完全难,“云何获圆通”,就是禅宗所谓你去参去,怎么样可以证到圆通之果。“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不是有位菩萨香严童子的报告,他的悟道是靠鼻子闻这个香。所以有人喜欢点檀香。譬如我有一位朋友,他不管如何,他读书也好,他打坐也好,他随时离不开檀香,一点檀香在前面他不要打坐,心境就静了。我说离开香你就没有道了?这个不能养成依赖呀。可是有人有这个习气,所以香严童子二十五圆通前面报告的,因闻到香,闻到檀香的味,大彻大悟悟道了,所以以鼻观入手,这个修行叫鼻观,鼻子闻这个呼吸气味入手。那么文殊菩萨对于香严童子的结论,“香以合中知”,那个香的臭的这个味道,我们闻到,要“合中知”,那个气味同鼻子的嗅味知觉神经两个合拢来才知道。假使香在顶楼上烧,我们坐在这里,香味和鼻子的嗅觉神经不会结合嘛,香臭我们不会知道。万一香气来了,香臭的味道,我鼻子嗅觉坏了的,或者鼻子发炎,嗅觉神经发炎,最香的也没有觉得香啊,最臭的也没有觉得臭啊。所以用鼻冠来修行,“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香臭东西和你鼻子分开作用了,没有香也没有臭,那对象都没有,你方法没有,你怎么修呢?“不恒其所觉”,而且再说香臭的味道跟鼻子那个嗅觉神经接触才知道,我们脑子反影意识才晓得,嗯,好香啊!香不是永远有,香和臭。况且你把喜欢闻香的人一天到晚给你点着香,你生在檀香树的心里头去好不好?天天闻香没有用啊,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啊,没有气就没有用。“不恒其所觉”,它所以不是永远性的,香臭是偶然碰一下才发生感觉。好久没有闻到香味了,一闻,哎哟好香啊,天天在那个香水里头啊,很难受啊,并不觉得可贵!所以不恒,不是永恒“其所觉”,它的感受知觉感觉不是永恒。他说“云何获圆通”啊?所以你主张用闻鼻子这个工具来修行,闻这个香臭的味道,用这个气味的感觉来做修行的办法,很难吧?你看看“云何”怎么样达到成道的境界?他没有批评,实际上也批评了,这就是菩萨说话之高明,如珠之走盘,云何获圆通。不过你说不可能悟道啊?可是原报告的香严童子这位菩萨,他说我是因为闻香味而悟道的。譬如中国宋朝个学禅宗的人,跟苏东坡两个齐名的,那个叫*庭坚,就是*山谷,两个都是有名的大诗人,他是闻香悟道,有名的“闻木犀香否”木樨是桂花,不过和桂花稍有差别,在台湾是一年四季有桂花都会香了,在大陆上非到秋天桂花盛开,那个香味真浓,真特别。这是*山谷这一段公案,我们讲香严悟道的话,这是在中国了,禅宗兴盛,*山谷跟晦堂禅师参禅,就是学佛,*山谷文学很高啊,排名很大,官虽然不太大,很有权威啊,也不错,名气很大,当时一代的名人。跟着老和尚,老和尚不大理他,那古代禅师是所谓声望威望,自己的平生威严很重,不管你什么地位,法师见皇帝,出家人都不跪拜的,只是做揖而已,合掌而已,所以地位,古代的制度,所以晦堂不大理他,并不是说地位问题,他逼着他做功夫。*山谷跟他很久了,很久了没有悟道,也跟苏东坡跟着佛印一样,很聪明,学问好了,很难办。有一天*山谷就问晦堂师父,师父我跟你好久了,悟不进去啊,你老人家点我一下好不好?晦堂禅师就讲:“你读过《论语》没有”?你要晓得这句话,我们现在问你们年青同学,问硕士博士大学生,我都问他无所谓啊,因为实在现在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的,《论语》没有看过的,应该,看过了才叫稀奇。在古人从小考功名象*山谷,从小五六岁,象我们五六岁当年就是背的《论语》这些啊,那是必读之书啊,这样等于挖苦他。*山谷一代的成名的文学家,学术家,他说你读过《论语》没有?师父问*山谷,“师父,我当然念过?。他说孔子说的:二三子,吾无隐乎尔。那翻译成白话怎么讲呢?孔子传道告诉学生,二三子,就是说我们现在讲你们大家、你们诸位、你们两三位、你们这几个,就是现在“二三子”翻译成白话“你们这几个人”,天天找道,道在哪里?我无隐乎尔,我没有一点秘密遮瞒了,道就在这个日常生活中,都很明白,一点都没有保留秘密,没有想关起门来送个红包才传密宗,我没有密宗啊,都是显教,二三子,我无隐乎尔。因为*山谷学问很好啊,师父啊,我那么多年悟不了,你老人家给我点一下嘛。他说你读过《论语》没有?他说师父啊,读过了,孔子讲的二三子,吾无隐乎尔,我哪里没有点过你啊?我到处已经点过你嘛,你不懂。所以*山谷又吃瘪了,这叫做吃瘪,不响了。老和尚这样一看他还不懂,这个和尚穿的真正和尚衣,长的,这个袖口那么大,还要藏起还要转起来,所以你看唱京戏就看到了,老和尚站起来拂袖,袖子一甩走了,慢慢就出去了,出了山门,悠哉游哉。*山谷叫礼貌也好,亲切也好,跟在老和尚后面走,秋天满山都是桂花木樨开了那个香,*跟在后面,老和尚没有回头,没有理他,不过他晓得他跟来。等到走在山里桂花香最浓重的,他回头问问*山谷,闻否?说你闻到桂花香吗?就问他,文字上记载“闻否”。当时讲话就是你闻到桂花的香味吗?*山谷说:“师父闻到了”,晦堂禅师就回转来盯住他,告诉他:二三子,吾无隐乎尔。道就在这里,*山谷因此悟道。闻木樨香否?如果诸位没有木樨桂花,回去买一瓶香水,晚上凳子上一撒,算不定睡一觉明天就悟了。香味鼻观可以入道,这个故事,所以提到中国的禅与文学的关系。木樨香否?这是*山谷悟道的公案。二三子,我无隐乎尔,佛法是公开的,并没有骗你呀。你问道,二三子,我无隐乎尔。就是这个道理。楞严经讲座六十三集这是文殊菩萨的总结论,关于二十五位修证圆通,就是修持方法,上次讲到鼻观,香味鼻观的问题。“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他现在讨论的从舌头尝这个味道,那么在二十五圆通药师佛的修法,所谓口尝百味这个修法,他说用这个舌观。他说这个味道是自然化学的一种现象,世界上真正的味道是淡味,淡是本味是原味,咸甜苦辣酸这些是变相、变味,所以真正的味性啊并非本然,一切的味都是变相的作用,不是根本,这是一种现象,变化的现象。而且我们吃味道的时候,吃一切东西的味道,“要以味时有”,这个“味”是做动词用了,要我们嘴巴吃东西尝味道的时候才感觉到有味道。“其觉不恒一”,感觉上舌头的感觉不是一样的,譬如我们吃菜吃饭,这个菜里头酸甜苦辣酸同时可以尝到,没有专一的,不合于本体。所以要想以此法门起修,而得圆满通达证佛之果,“云何获圆通”!关于云何这个道理啊,我们千万记住,文殊菩萨这句话不是做否定,不是说以舌观来修持完全不对,当然比较困难,对与不对呢?在他的言句评论里头非常圆通,很高明,就叫我们参,由这一个方法进入,怎么样能够证道?是比较困难的,那么文字就是那么简单。现在我们检讨这个人类世间的文化,所谓各种修证的功夫,拿现在的观念就是说这些神秘学,最新的名词,这些是有关神秘学的,包括密宗啊,道家啊,神通啊等等,那么以及许多古今中外都有。譬如有许多人炼这个药物修道,那么在中国的道家药物是属于外丹,这叫外丹,完全靠药物的。这种药物而且多是最*性的,所谓三英八石或者五金八石,都是矿物性的,大部分,譬如水银硫酸啊,金子,银子啊,铅哪,都可以炼成丹药。所谓中国过去练丹方面都是走这个路线的,在中国人文化来讲是了不起的一部分,世界上全世界最初发现药物化学这个科学的是中国人,那么中国人这一部人药物化学的发明,两千年多前属于道家的方士,在我们历史上称为方士,所谓方士的意思就是方伎之士,这个方包括了方法,也同时是包括了药方,伎:特别一种技能,方伎之士所谓方士。所以象炼金术把*金炼化,化了以后能够做成金戒指啊金链子啊,打成各种形状,这些中国发明最早的,这是全世界上科学上公认的。那么在我们过去并不是为了应用科学而发展。中国道家的这一方士派的文化理想,即是要把身体这个生命永远活着,变成金石之坚,所谓要锻炼这个筋骨五脏金石如*金一样如石头一样永远不死,那么就有各种的方法,大部分都是五金八石,也叫做三英八石,详细的就很多。譬如说有一位修道的神仙,所谓仙家写了一首诗,批驳,刚才因为他问到这个三英八石搞不清楚了。这位神仙写得挺有意思啊,三英八石法空空。这个方法是有,很难得做到真的。乞活何须草木中(就是靠药来修长生不老)。我自炼心还炼骨,心头热血比丹红。那么这究竟是人中之仙还是仙中之仙的诗啊,不得而之。不过以我们人道的立场看修道的人这倒是很真话,这就是说他的立场,这一首诗在道家这个神仙的立场也是方士派。这种方士派不主张用外丹,主张炼内丹的。所谓内丹靠自己本身生命的精气神,锻炼成功的,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成就了呢?变成散而为气,聚而成形,讲起来几句话,但是千古以来不晓得几个人做得到的。那么他站在内丹的立场批驳外丹的话,三英八石法空空,乞活何须草木中。就是人生的生命本身自然有长生不老之药,所以说我自炼心还炼骨,心头热血比丹红。这个意义非常深长。外丹方面修法在我们历史上,二十六史两千多年,譬如说秦始皇当了皇帝以后,想求外丹长生不老之药,汉武帝这些都是很有名的,秦汉两代,跟着下来历代唐宋元明清都有,因为当了皇帝唯一的希望,就是他的欲望,天下一家属于他的了,就想活着。所以当了皇帝要成仙了,那么多半走这个路线,但是在我们历史上所看到很多帝王修道家炼外丹都是给丹药吃死了的,暴毙,就是没有病突然之间死了,那么拿现在讲都是高血压心脏病,修道的人结果都是高血压、心脏病。不止这些帝王,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名人还很多,譬如有名的反对佛教的韩愈,最后还是吃丹药吃死的。譬如明代的王阳明先生也是吃丹药吃死的,丹药这个三英八石包括砒霜,有一点可以*死人的,砒霜可以吃,王阳明先生吃了,晚年吃了很多年的砒霜,不过最后死的时候身体断气以后一身就变蓝了,所谓变发青了,发青就是中*了,丹药中*,很多名人。因此在中国文学上就讲啊,本来想服药求神仙,我们吃药为了成仙成佛,下面一句反被药所误,结果反是给药吃死了的,太多,这些都是同舌观有关系。可是这一方面在整个中国的文化讲对医药的发展,对于化学的发展、对药物的发展那个贡献非常大。所以那个英国人写中国科学史的那位李老先生,前几个月到这里访问,也特别到这里,要谈这个外丹的事情,后来时间很紧迫,很短,没有跟他多谈。这些药啊,我们凭良心说究竟神仙的丹药绝对是错误吗?没有错,在我的看法。这些三英八石杀细菌。譬如砒霜,这个人的身体整个的内部啊都是一个细菌的世界,人身体内部没有细菌还不大健康呢,譬如象小孩子有蛔虫不大好,有时候偶然有一条蛔虫还帮助你消化呢。反正人的身体整个是细菌的世界。关于细胞究竟属不属于细菌的一类,如果我们拿哲学来讲人的细胞组成这个身体啊,细胞也是细菌的一种,也可以那么讲。当然在科学医学的分类很严格,不能归纳起来讲。譬如人会生人,男人的精虫女性的卵这个蛋,那么是不是属于众生的一类呢?也是个问题。这个生命究竟怎么一回事?反正人类到现在,不管是宗教不管是哲学不管是科学还没有闹清楚,还没有搞清楚人的生命究竟怎么一回事?当然现在已经到达了试管婴儿了,不过试管婴儿一来,科学家在担心,将来这个世界上不是人了,不晓得什么怪物了。那么医学到达遗传工程了,遗传工程很严重了,就是假使这个人老了,在后脑随便脑子里开个刀,抓出来一个细胞,这个细胞抓出来以后,东一捏西一捏再把它放进去,马上返老还童,头脑没有记忆力,记忆力就有,可是这个人不是人了,这是人工造的人,那么也是个机器人。所以以后的世界怎么发展还真不知道,你要真了解了科学,就会觉得很有趣这个世界,也很可怕。那么道家呢?这些用药物的,他也要改变人。有许多外丹象我们亲自也尝试过,并没有关系。可是吃外丹的人吃下去为什么很容易死呢?这些皇帝、这些名人,吃外丹必须要辟谷了,到达了不需要吃饭了,拿一句文学的话来讲就是不食人间烟火,那么现在流行啊,尤其日本人把中国道家也推崇叫断食,不吃饭。有许多人觉得很健康,其实可行不可行?今天顺便告诉大家,不要随便学,不是那么简单的。譬如有几位我的老朋友,过去有一位在台湾修道,上海人,地位也蛮高,我们不讲人的名字,也许在坐有人知道,我们是朋友。年纪,现在讲我不知道,现在好几十年没有联络,也许在也许过世了。他修道家,那个时候民国大概四十二三年吧,我还住在基隆,他那位朋友告诉我他完全辟谷了,辟谷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不吃了。我说太早吧?未免太早。我的意思功夫不到吧?那人讲怎么样了不起。好吧,辟谷那就是他的事了。不久又传来消息了,医院了。我说为什么?一条腿割掉了。我说为什么呢?他说辟谷出了毛病,不吃饭,不吃饭结果啊他是胃出血,内出血,内出血血液在内部出血。外出血了以后,上面吐血下面就拉血,那还好办,明显的;内出血在里面出血外面还不知道。结果他内出血,因为不吃饭胃就内出血啊,这个血液里走到两个腿,打坐在那里走到腿上,这个腿是非切掉不可了,不切掉再过几天,这个*性这个血液中*的*性全身慢延就死了。所以有些人修道家的譬如说提肛,提肛门,把大便,屁都不敢放,认为放了屁漏了气了,元气漏掉,不管好气坏气呀,一味的夹紧,夹了以后往往变成了大便便秘,大便会中*的,中*了就很严重了,就神经了,就疯了。那么有些人练这个小便前阴,在医学上叫前阴,练小便拼命闭气,闭气练久了,就是膀胱发炎哪,各种各样的毛病都来了。后来我在讲这位先生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吃饭,我们这个胃啊横着一个布袋一样,吊在那里,就是那么蠕动,一个空的布袋一样这样蠕动摇动,摇动就是消化。那么它有东西在里头才能摇动,抖动摇起来就是消化。你老是不吃东西了,它里头没有了,它这个胃的动能还是一样,慢慢动就缩拢来。缩拢本来是空空那么摇动,里头有东西就消化,消化完了,那个渣子就过这一边来,就向这一边走,经过中间一节空肠,一节空的这一边,透过了那个渣子送过去了,到大肠慢慢转过来变大便排泄出来。它这个没有东西里头摇摇摇,这个胃就缩拢来,结果它还在摇,结果就变成自己摩擦了,这样一磨擦擦久了,这个皮就破了,就是搓破了,搓破了这个胃就出血,这是一个例子。另外有位老先生,现在还活着的,人在美国了,在佛教界还是很有名的,领导青年大专青年的佛学是他开始入的,现在也九十多岁的老朋友了。有一次他来看我,他听说你二十几天没有吃饭。我说是啊,这有什么稀奇!他说你那精神百倍。我说那好得很,舒服得很,头脑清楚不要睡觉了。人如果象你一样,一天变成两天,做好多事啊!我说我不是为了做事的呀!你不睡觉不吃饭,想做更多的事,挣很多的钱,你这个目的就错了,老兄你是个学佛的,怎么乱讲话呀?开玩笑。他就笑笑,大家谈了。过不了几天啊,大概十几天啊,有个年轻学生告诉我,说老师啊,医院开刀。我说什么事啊?他说胃部开刀。我说他有胃病吗?没有啊。他胃出血。噢我说他胃出血,他素来体质是很弱了。医院去,他大概没有告诉别人。我到了病房,我说你怎么搞的?他说我胃开刀了,胃出血。我说你怎么会有胃出血呢?吃长素啊。他说我学你学坏了。我说我没有胃出血啊,你说是跟我学坏了。他说我看到你不吃饭,这个好啊,精神百倍,眼神发亮,一天换两天用,我也回来不吃饭,搞了七八天啊出血了。我说老兄啊,我以为你跟我俩讲讲开个玩笑的呀,这个事情不要玩哪,我说好了现在割了一半了,没有关系,胃也很奇怪,好好保养。我说开刀了,好了,将来胃里头慢慢又会长成的了,又会好一点,自己会补起来的。就是这个人,不过现在还活着,也没有关系,现在也九十多了,自己还在美国。那么这个道理就是说大家很流行断食,断食是应该,我经常劝朋友们,尤其我们大家现在吃得太多了,乱吃,营养太好了,营养太好出的毛病---短寿的。你不要看营养不够啊反是多长寿,穷人多长寿,富贵人容易跑掉,吃坏了,吃死人不是饿死人。真正的饿饭还饿不死人,据我的经验,尤其古人,我们前辈老师们告诉我,饿饭最难受是第三天,要死也是第三天到第四天。那么我个人的经验也是这样,那是自己故意不吃了,第三天第四天是差不多了,自己准备要死了,躺在床上把澡也洗好,准备饿死了算了,心安理得。你只要心安理得,不惊不吓,当然要懂得服气,怎么样胃还在吃气,刚才讲过你胃还在动嘛,这个胃动嘛,胃里头没有东西啊,你空气把它充满,是个汽车的轮胎一样,它两个不靠拢磨擦就没有问题。你气也不充满,那饿的很饿,譬如说我们假使一餐两餐不吃饭,普通人饿得很难受,那个并不是饿啊,并不是胃里没有东西,还有东西,很多啊,尤其中国人剩下了很多。这个是真的,这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资料,我们抗战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打到后来没有粮食了,没有粮食,就把人屙出来的大便再经过化学的提练,把那个营养品提练出来,再变成一片一片可以吃。那么德国人研究中国人吃的饭,多吃一点饭哪,尤其中国人古人写信给人家,秋逢多粒呀,秋天到了,天气不对,强饭,都是这种劝人家的。中国人请人吃饭不是吃菜啊,尤其乡下人吃得越多越有意思。那个德国人拿来研究啊,中国人吃的饭譬如吃三碗饭,只有半碗多一点人需要,那一碗多呢?供养身上的众生---细菌,还有一碗剩余的都变成大便出来了。所以德国人说把中国人的,那个时候讲五六亿人口的大便提练出来做粮食,德国人还可以打仗维持三年的粮食,真的,这不是个笑话,在做科学的调查。中国人就是爱吃,朋友来我请你吃饭,你不要请了我请你吃饭,吃过来吃过去吃死了的,真的呀,越吃多了,肠胃没的休息。所以常常练瑜伽的人最好有一天能够空一天肠胃让它休息,是健康长寿之道。尤其诸位老年朋友更要注意,我们做小孩子时候听到老辈子讲的话: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当然没有活到一百,九十九也不错了,就是说叫你不要过分。尤其吃了饭,晚饭,睡眠,我们中国人喜欢晚上又吃又闹又喝酒,酒字下面连着的就来了---酒色,再下面财气都搭上,酒色财气来,不死何待呀!拿中文四个字,不死还等什么呢?当然在等死,不死何待。饿不死的,我们两餐饭不吃觉得饿,那个真有饿的感觉,那是你习惯性的饿。因为我们人习惯了几个钟头吃一餐,尤其我们乡下人,在这里还晓得。譬如象我在家乡,小的时候一天总要五六餐吃嘛,正食的,零食还不算数,象我这个身体大概自己吃坏的,一天没有吃过饭都是吃零食,家里这个儿子宝贝呀,尤其是一个儿子,口袋里身上都是钱,要吃什么买什么,天天生病,后来知道吃坏了,自己也晓得。牙齿也吃坏了,十九岁这一边的牙齿都没有,拨光了。那吃糖啊什么乱吃,饭是不吃,药是当饭吃,零食当饭吃。正食我们吃三餐饭,上午十点多钟有早点,下午三四点钟又有点心了,晚饭当然还有宵夜呢,一天六次餐哪,那当然会吃坏了,肠胃不对。所以到了真正饿饭呢,到了两三天以后是清完了,这个时候一点力气都没有。真的会死,那么你觉得我要死了,如果逃难啊,哎呀我不得了了,又冷又饿啊,那当然死掉了,这个死掉是心里占了十分之七,不是生理。如果很安祥,懂得练气,不过你们有许多不要听得那么注意啊,马上回去试验,我不负责任的,我现在讲是批驳批评现在有许多人流行不吃饭这个错误,并不是提倡,大家搞清楚,不要听错了话,你说又悟了,那你大彻大误,耽误了的误。过了三天以后第四天一来精神百倍,那就精神百倍,那头脑之清醒也不要睡眠了。肠肥脑满,饭一吃了就爱睡,所以佛的戒律过午不食,是少昏沉,头脑不昏,饮食吃好了,下面两个字饮食就男女,连着来,营养太充足了,连着来。所以肠胃清理了,欲望就减低了,智慧头脑就冷静了,生理上冲动的欲望自然减弱了,换一句话说把那些坏蛋包括精虫卵蛋啊,把它饿死去了,饿了它就不作怪了,把荷尔蒙饿死了,这是说笑话的真理啊!所以这个不吃饭,这个道理就是功夫真正修练到辟谷,还吃不吃呢?淡味,本味,甚至自己觉得口水是香的,有檀香味,又香又甜很好吃,那么这个以修道来讲到这一步,那当然太太们面色都很滋润,不要擦粉了,这叫做玉液还丹,道家叫做玉液还丹,常吃玉液还丹当然可以祛病延年长生不老。那么我们普通人所谓有病了老化了,嘴巴津液就少了干了,所以越到老年人,你看看老头子老太太,有时候那么个像,嘴都张开,他这个元气没有了,津液就少了。当然有些人讲话连口水都喷出来,那个也是病态,那个不叫做玉液还丹。当然金液还丹那又是一个道理了,那更一个进步了,一步一步功夫的不同的。那么这种情形啊,都是刚才我们讲到舌味舌观的一种,所以有些人专修这个玉液还丹就是这个味性的道理,这个里头包括很多,我们只讲一部分。另外关于味性“要以味时有”,最流行的呢?那么我记得二十几年以前,又是日本人专搞中国的东西,又提倡吃水,专吃水,只要喝水就够了,这个有的,也是中国道家几千年老修法,有些人辟谷专修水观吃水,辟谷最要紧的,饭可以不吃东西可以不吃,水非喝不可,可见水大对身体的作用别有道理。喝水也有喝水的办法,尤其是象现在这个水很脏了,我们这个水自来水是不够干净的,这些都是关于卫生的问题。最近也有些人光喝水一天不吃饭,一天喝点水够了的,也有些人。不过我希望一般学佛修道不要随便去搞这些方法,任何一个东西所谓中国功夫,昨天有两个教授来谈中国功夫一样,中国功夫。这也是中国功夫之一,修道家的,这一类修道家功夫也不是独门的方法,不是说一个方法就能够成功的。不管学佛修道在我的观念,推开宗教的立场不讲,它是个大科学,必须要把它的理论懂得了,原理了解了,它的方式在古人讲传道,这个师传,这个师承,这个老师的经验口决,口决就是老师修持过的经验都了解了,这个功夫把握住了,再拿这个身心来试验,就是佛道两家的功夫就是这样,不要拿到一个方法拿着鸡毛当令箭,好象就可以成仙成佛了,这个问题是很大的。那么现在我们回复到本经,《楞严经》上所讲的,文殊菩萨做总结论,我现在给大家介绍有关于味性,用舌的味觉修道的世界上有很多的方法。那么我们站在人类文化的立场来讲,可见我们人类很会想花样,想什么花样?人总在想尽办法把这个生命怎么活着,结果想了半天呢?猴子偷苞谷,最后还是要空手走路。那么宗教家就说你不要怕死,死了到我天堂来,或者你不要怕死,我那里有个好招待所,比天堂高明,叫什么世界什么世界的。所以每人开个观光旅馆,那么问题都是要解决生命的问题。这里所谈的味性这个二十五圆通的,我们报告一部分,因为现在从现象所了解的给大家讲,有些社会上没有发生现象,我一下也想不起来了,就叫大家小心注意,不能盲目的信迷信去乱说。那对自己过不去,划不来的。“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色声香味触,这是讲六尘的修法,二十五圆通。触就是身体感受,接触外界的东西。譬如我们讲练鼻观,练气功就是一种触。那么还有些道家的功夫后来演变成武术的,譬如八段锦,易筋经,易筋经分好多种,都说是达摩传授的,哪一种是真实的,各有各的理由。那么有一种易筋经比较真实的,完全用触觉来的,那修练起来很麻烦的,可是比按摩对于身体的健康起了很好的功效,这是一种方法。那么有许多做内外的功夫,用触觉来的很多很多,用感觉,譬如说修阴阳之气了等等,都是用触觉来的。现在文殊菩萨的总评论,触用感触,身体的感触来做功夫,想证得菩提,想成佛,他说这个有问题。“触以所触明”,要对象,外界有相对,譬如我们做气功必须要有空气嘛,有相对的东西。“无所不明触”,假使没有接触一个对象,所触的东西没有,那就不叫做有感受了。无所就不明触,没有一个好的对象,那个触的作用身触这个作用就不容易达到明白的地方,不容易悟,所谓触靠感觉来的。“合离性非定”,一个东西譬如我们手捏到东西,冷的热的是触,触觉,那么彼此互相合拢来才有触的作用,分开了没有触的作用。“合离性非定”,它这个性能本身就是个现象,不是本体。所谓菩提大道求到宇宙生命的本体那个叫道、叫菩提,现象只是作用,一合一离,这个不是道。认为这个就是修道,这个道的作用,利用触觉来,我的功夫好,你基本就错了。“云何获圆通”怎么你能够达到这个菩提大道这个路呢?况且色声香味触随便走哪一个方法来修,往往人会被方法困住了,方法是个方便,达到那一个最高的形而上道的一个工具,结果许多人拿着工具当成了究竟,就犯这个错误。所以文殊菩萨也并不是完全否定触受的作用,不过说“云何”,你看,怎么样能够圆满通达证得了菩提呢?你说他不否定吗?他的确也包含批驳之意,你说完全批驳否定啊,那么以触法而成道的也是有很多人。所以我们看文殊菩萨这个偈子,上面总纲他有句重要的话,迟速不同伦,任何人学佛修道,成就得快、成就的慢各不同,根基不同因缘不同;顺逆皆方便,正道乃至非正道都是一种修持的方便法门,不要被它所困。这是讲到触法他的讨论。“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什么叫法?“法称”不要两个字连在一起,法是一个名词。我们说学法,现在中国人尤其学佛的人,跟哪个人学法学道变成一个专有名称了。在佛学里头,讲“法”字,什么叫法?这个代表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的道理,换句话代表一切现实的、抽象的;那么再说代表了我们内在思想的、感觉的这一切等等,所谓我们思维的法则,思想就是思维的法则,都属于法。法尘,法下面有个尘,红尘的尘,法尘就代表我们思想所累积的,可以说同现在西医学心理学所讲,我们脑子思想有惯性习惯性,用惯了的喜欢用出来。譬如我们晓得在病理的心理的上,任何人有职业性的毛病。我也向诸位报告过譬如我有一个朋友,也可以说学生辈也是朋友辈。两夫妻,太太是做教员,做了几十年教书,先生是*人带兵的。两夫妻经常闹小意见,到我前面来讲啊。先生跟我讲,哎呀,我那个太太,老师都是你做媒的。所以这个媒就是倒霉一辈子,媒就是霉。我说怎么不好?哎呀,她教书教了一辈子,她看我就象学生一样,我一回家里,“这样不对,你懂不懂”,讲话就问我“你懂不懂?”把我也当学生看。我说无所谓,你原谅她嘛。这个太太也来讲:老师,我的先生真没有办法,他带兵带惯了,回来呀,把我都当兵一样,我有一点不对,“混蛋,你怎么搞的”。她说完全是带兵的姿势。结果有一天两人,我说你两个谁都不要讲谁了,都是职业病。那个当老师当惯了,同我一样,“你懂不懂”?随便什么懂不懂,看学生都是不懂的,她那个职业病,脑子嘴巴都用惯了的。你说她绝对有意啊?没有意的,等于骂人骂惯了,你这个混账,那个混账真是混账的骂法,根本没有心骂你的,混账是代表了一切,好的坏的都叫混账,它是个讲惯了的职业病。所以这个人性啊,思想所谓法尘,这个叫法尘,所以这个“法”字懂得,就是思维的法则,我们叫思想法则。“法称”:这个“法”的名称,包括为内尘,我们闭起眼睛我们脑子,乃至于睡眠会做梦,这个是法尘的作用,意识思维的习惯变成法尘,那么现在逻辑哲学所惯用的名称啊,就是意识形成了某一个观念,我们过去叫意识的观念,现在就稍稍改一点名词时髦一点叫意识形态,如果你落伍了就给它骗住了,这个很深的学问,意识形态,我们当年学的只晓得观念观点,实际上都是骗子人的,观念也好,观点也好,意识形态也好,就是那个东西,思维的法则,在里头会想。用个新的名称,用外文翻过来新的名称,就乱搞一顿,那么这些人为什么搞那么多的花样呢?也就是他法尘的累积,法尘的变化。“法称为内尘”。我们大家念佛打坐,闭着眼睛好象在修行,最难去掉的就是这个法称的内尘,思想停不住,清净不了,求清净而不可得,求空空不掉。所谓法,一切法。譬如学佛,学了以后,不学佛本来蛮好,学了佛修行更困难,因为加上了许多佛学的观念,然后嗯,这个恐怕是第六识吧?第七识吧?第八识吧?第七第八、七七八八的他看都没有看到过,他乱讲一通,自己加上许多的观念来了,懂了这个,“法称”就变成“内尘”,很难清扫。“凭尘必有所”,这个内尘就是说我们思想的习惯,还是靠一个东西起作用的,有所起的作用。思想是一个作用是个现象,那个能思想的不在思想。我们现在人有思想呢?透过了所,所起作用什么?脑神经,没有脑神经啊,这个思想的作用在这个肉体上的功能发不起来,至于说死亡以后脑神经坏了,这个思想法尘还存在不存在?存在,中阴身还存在,那个不同了,那是不靠这个机能,所靠的不是这个。所以我们现在活着这个生命这个身体,这个法尘所起的作用“凭尘必有所”,必须有它所依傍的东西,靠生理机能,头脑清醒,活着脑筋还在,至少脑子里脑细胞没有完全死光,它还有一点点明明然的思想。“能所非遍涉”,那个能思、能想、能知、能觉的,那个不属于思想也不属于知觉的上面,你先找到了能,才慢慢可以懂得道。可是凡夫一般人,所谓凡夫我们也是口语话讲惯了,名词讲惯了,佛经所讲凡夫拿现在白话的名词来讲就是通常的一般人,平凡的人,不是特殊的人。一般人能够思想,假使找到了那个能够思想的根源,不被思想的作用所牵涉的,已经很了不起。我们现在的思想是所思想,能思想的不属于脑也不属于心,也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心物一元,即空即有,不过这个形而上的理论就不多讲了,大概大家也知道。那么“能”跟“所”,“能思想”跟“所思想”看起来很有关联,实际它没有关联,为什么道理?“非遍涉”,不是普遍互相有关系。因我们这个思想每一个思想每一个思维的东西,过了就没有了,这个思想的东西一过就没有,所以如梦如幻。你说我虽然没有了,我再想又来了,那是第二重不是原来那个思想,那么第三次再想又出来了,那是第三重不是原来的。那个能思想的“能”不属于这个所思想,所思想是生灭心,有来有去,有生就有灭。能思想的那个比较接近于不生不死。为什么我那么讲呢?能思想还不是道的根本,能所双亡,那个嘛接近于菩提道了,菩提大道。现在,他讲菩提大道,所思想的不是它。能思想和所思想的这个现象作用不是互相绝对的关联性,所以象我们用思想来参究这个成道,要想证得圆通法门很难,要完全成佛大彻大悟它比较难。那么我们检讨,用思想的方法,大部分譬如专门研究佛学的人,经典佛学的道理非常熟,认为把佛经搞懂,思想懂了,空就是空就是这个样子,那是搞思想了,那佛学变成普通的学术,所谓普通一种哲学,就是种思想上的作用,没有求证的可能。那么一般学佛求证的,譬如后代的禅宗留下来的清朝明朝以后一直到现在,学禅的人要参话头,乃至在日本更喜欢的参公案,老实讲在玩弄思想,乃至所标榜的日本的曹洞宗,内照默默然,内照打坐静坐在那里默照,内照也是在搞思想,内照这些也属于法尘之一。因为我们总把眼睛闭起来似睡非睡那个当成清净的境界,实际上《楞严经》的前面,佛讲的很清楚,内守幽闲尤为法尘分别影事。我们大家许多念佛也好、打坐也好,做功夫都犯了这个错误,都在那里内守幽闲,闭着眼睛,守着里面清清净净。你说他有没有思想?里面正在开立法院会议一样,讨论的一大堆,空了没有?净了没有?我气脉动了没有?又是光了,又是什么了,把佛学的名词记得的通通在那里在转,在开会议,都在法尘里头在滚。所以佛在第二卷讲得很清楚,一般人,他说现前纵得九次递定,这个原文,我希望大家年轻背来的,我不晓得诸位原来听的人在不在?好象中间换来换去,现在又不是原来听的。现前纵得九次递定,佛说的你就是现在能够得到四禅八定,一步一步都达到了,功夫做到了。所谓修定的功夫,现前纵得九次递定,内守幽闲,尤是法尘分别影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有许多修持的方法,都属于意识状态自己在搞,所谓第六意识自己在造作,包括什么呢?包括道家,也包括密宗,包括许多修各种的方法的东西,都靠这个法尘在内尘里头在玩。所以以王阳明的观点,当然王阳明的观点不一定对,他最后他也学过佛也学过道,王阳明也得过定也发过眼通,发过神通。所以他在山上打坐的时候,三天以后朋友来看他,他早知道了。所以到那个时候,他老远下山,在山角下等朋友,他说你怎么晓得我来啊?他说我在打坐中早看到了。后来他都把它丢掉了,他认为这些搬弄精神而已,非道也,王阳明的气派到底还是很不同,这些是搬弄精神而已,非道也,那是有它的道理的,这是讲法尘方面。不过当然王阳明不算到家的,这是我们所了解。现在这个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修法,文殊菩萨都做了评论,至于哪一个是哪一个修法的主角,这本书下面我们过去也讲过的,注解都有,下面小字都有,我们不加以报告了,大家对一下就知道了。那么下面说眼耳鼻舌身意了。“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有些人靠眼睛修道的,靠眼睛,练眼睛的,那很多了。我们先讲它的原文,这个眼睛看见这个作用,这个眼睛作用是看见东西,我们眼睛看东西呀,看到前面“洞然”空空洞洞看得很明白、很了然、很清楚。但是眼睛只看前面没有办法看后面,“明前不明后”。那么四面八方,眼睛只看前方的四分之一项,我们眼睛只能看到这样子,这两边不转过头来看不见。所谓四维四方,一半,因此用眼观看的功能来修证这个菩提道,圆满通达证得菩提大彻大悟境界,“云何获圆通”,他说你参一参怎么可能?那么我们讲,检讨这个见性拿眼睛来修道的这个方法也很多,譬如修密宗的有修托噶,藏文的名称看光;那么还有些呢?道家的譬如说采取日精月华,修练日月的精华那都是靠眼睛,有许多;最基本普通人类里头玩的催眠术,那基本先练眼睛,都要靠眼睛练的。所以这个并不是说这个功夫不好,顺逆皆方便,这种功夫。但是靠眼睛修持见道证得菩提,那是有困难的。所以文殊菩萨也批驳了,云何获圆通?怎么样才能证得圆通的法门?那么跟着下来鼻息。“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这是讲用鼻子做气功的,由眼看,用鼻子做气功的。做气功的人,有许多修气各种的方法,这个鼻子的呼吸啊,一进一出这个作用。所以我经常告诉一般同学们,一问他你做什么修行?我们许多人修所谓小止观,坐起来数息。小止观初步依赖这个鼻子呼吸,听呼吸来修。所谓小止观有六个步骤叫六妙门,第一个是数息,第二个随息。那么先讲这两个,几乎我问过所有修数息观的人,搞了半天都在那里数息,那么数息方法很多了。一呼一吸他就数一,心里记数,数二,再不然听自己的呼吸,但是没有做到过,随息的人我都很少见。那么假使做到“静”,成功了的更少,从来没有看到过,随时几十年当中。那么我问了半天你修什么?修小止观。做的什么?六妙门数息法。那么坐在那里数了多少呢?呼吸数了几千下。我说你是学会计还是学统计呢?你数了一万呼吸又有什么用?充其量变成气功。那你变成练气功,练气功还比练这个好,一口气进来可以很长保持,一出气的时候浑身毛孔都在呼吸,你也做不到。那个顺其自然在那数,数了半天,不要说不能得观了,得止都做不到,何况能够得定呢?而且鼻子的呼吸它是生灭法,一进一出,它本身不是道啊!是利用这个呼吸的方法,先使你心静下去,所以一数心静了就马上随,随就是心跟气两个合一了,就是道家后来的名称,心息相依,心跟呼吸两个合一了,合成一个了,变成一个了,心和气两合成一样了,中间没有杂念。然后气住脉停,念头也轻了,心也不动了,气也不动了,这还是一半的工程,后面还有。结果大家数了半天没有用,一个都不能成道,不要说不能成道,对身心都没有利益。所以文殊菩萨在这里同样的,也批评了,“鼻息出入通”鼻子呼吸之气一进一出,要知道这是生灭法,这同形而上道没有关系,这个修持的一种方便,那么在佛学里叫加行法,加行,加工的,借用这个工具来达到某一个目的的,达到证道的目的,所以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就是我们呼吸一进一出两个,进来的叫吸气,吸进来是我们新的气进来,吐出去旧的,所以道家练气功叫吐纳,吐纳的意思就是吐故纳新。把旧的脏的东西吐出来,新鲜的空气吸进来,吸进来在里面自己身体内部吸收氧气。头脑缺少氧气就昏睡,所以大家在那里刚才空气不流通,就打起哈欠来了,我在这里一讲就瞌睡,空气难过极了,不流通,要氧气。所以圆通一点,那边窗户也应该开了,不然人的头昏昏的,不清楚,会打哈欠。“现前无交气”。就是我们呼吸一进一出不可能停留在那里,新陈代谢。“支离匪涉入”,气是生命活着四大里头属于风大的作用,支离破碎,支离是形容破碎,它零零碎碎的,认为这个是道你就错了,你要修道借此啊,把身心锻炼下去,刚才我们借用那一道诗,我自炼心还炼骨,那可以。借它在锻炼身心,是一个工具,如果认为这个就是道,大错而特错,已经打了零分了,这个答案就错了。所以文殊菩萨也告诉我们,靠鼻观呼吸来修道的,“支离”枝枝节节的,两个不相干。我们呼吸跟念头是两回事,跟思想是两回事,“非涉入”它两个彼此不关联,他说依此来修道,想证果想证道悟到菩提大彻大悟,云何获圆通?他并没有否定不对啊,就是提起你注意,打个问号,看你用这个法门怎么样才能圆满通达大彻大悟证得菩提。你怎么做到?这是关于呼吸的。现在吃东西的。“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那么刚才我们也讨论过,现在重复的说一下。有些人靠吃丹药,靠各种舌根的修法,还有些特别的方法,因为一般人不大了解,不需要去讲它了,讲它了更麻烦。讲它呀,本来大家心里头很干净,一讲把你染污坏了,所以不必听它了。主要他讲的原理,味道这个味觉靠舌头靠味觉来尝到。“舌非入无端”舌头的味道平常舌头是没有味,淡味。所以人生的滋味最好是淡,我们古人呢,拿这个道理变成人生的修养,一个人做人一辈子淡,能够淡是人的本色,能够做到这样就成功了。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平淡。人生把自己做到平淡无奇,就是最大的成就了,所以人生最难得是平淡。因此讲朋友的交往,我们中国文化的教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这是关于中国文化的人与人之间修养。这是关于中国文化,人与人之间的修养,那现在这样讲就听的没有道理。人际关系,很有道理,这是学问,很深的,换一个名称就叫学问了。所以人际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中国人叫社会。所谓朋友之道就是社会,朋友这一伦五伦里头就是代表了社会,并不是说在五伦之外还要再加一伦叫社会伦,没有这回事,那就是根本不懂五伦,朋友这一伦包括了就是社会。人与人之间,人际之间,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永远是平淡,从认识开始,从小孩子开始,一直到老了还是这样,不过分,那永远是好。所以孔子讲历史上一个人宴平仲,善于人际交往,久而敬之。孔子最佩服他,宴平仲就是宴子,宴婴,历史上有名,孔子啊,老子啊,他是宴子,齐国的宰相,有名的矮子,小矮子,长不满三尺,历史上有名,不晓得比日本那个矮人还要矮,可是是一个名宰相,贤相。和孔子俩个是好朋友,孔子很佩服它,所以宴平仲,善与人交,很善于跟人家做朋友,久而敬之,对朋友年龄越大,朋友往返越多呢,越对朋友恭敬,越讲礼貌,越客气,保持距离以策安全,越好,就是敬。所以我们经常讲夫妇之道相敬如宾,永远同讲恋爱那个时候,男的你看这些年青人等女朋友,电影院门口买一张票站一个钟头,气得要命,女朋友来了,一点都不生气,“对不起啊,我有事。”“没关系”。结了婚以后,那不揍死她才怪呢!假使永远都象讲恋爱那么两方面相处,当然也不能光要求男同学啊,女同学也要注意自己啊,相敬如宾,敬,这个道理就是归于平淡,平淡就是本分。淡与不淡是舌头的味道,本味,世界上的本味就是淡。讲到这里,又想起一件,道家有个修法,专门吃淡斋。在台湾有没有人试过不清楚,我最近几十年很少听到,在我们当年很多。有些人,这位修道的,吃淡斋,怎么讲?也不吃盐也不吃糖,什么味?饭就是白水饭,菜就是白水菜,什么都不放,这个也叫持斋的人。当年我们没有注意,也有觉的道貌岸然哪,也有老太太,噢,这是有道之士,她是吃淡斋的呀!我们听到,好象小的时候肃然起敬,也搞不清楚,后来才懂。现在假使我知道有人,就要研究研究了,是不是会肠胃秘结?大便秘结?因为里面油都没有,脂肪都没有,很困难,是不是其他方面有什么问题?要药物来补充的?那古人我们那个小的时候,吃淡斋的碰到,还蛮多,现在很少见了,这一门教。有些听了不要去试验,千万不要试验。所以有许多故事啊,中国文化老的一辈子人不敢跟你们年青人讲,讲了以后你们就去摸,摸了以后又去创一教,等一下又变成什么道,又报纸上当祖师去了,很可怕,现在人。所以这个舌根的味道,舌入,他说舌根吃这些进来,舌头“非入”不靠东西进来,“无端”那没有理由,无端就是没有头绪的,讲不出来,那么舌头本来味道是淡的。“因味生觉了”,舌头来是淡的,舌头的本味一天到晚是淡然无味。假使我们早上起来舌头觉得发苦,就是发炎了。或者胃有炎,消化不良啊,或者嘴里每个人早上起来都有股怪味的,都是有问题,不是肠胃就是肝脏。如果一个人早晨自己起来,嘴巴张开自己闻自己,至少吐一滴口水在手心自己闻一下看,哎哟,人有什么可爱?自己闻自己臭得要命,那个味道真是难闻,可是它是美容品啊。小姐们听着啊,不要擦什么珍珠粉啊,每天早晨起来,最臭的第一口的口水吐在手心,然后把它擦烫在脸上一擦,保你是美容品,一百天擦下来返老还童,比珍珠粉还厉害,真的呀,绝不骗你,这也是一法,我讲《楞严经》随便楞出来了。如果我要传道,你没有交一万块,我不会传给你的,不要轻易看了,那是真的呀,这也是道家的人传的。的确有作用,的确有作用的。所以擦脸并不是空的擦擦,一定要那个早晨的,那么古人怎么办呢?所以说古人有许多女的修道,五六十岁的老太太看起只二三十岁的人,她有方法,这也是道家的。小姐们注意啊,都欠我一万块钱,七颗*豆含在嘴里,不过很难办了,含着来睡觉,睡醒了,早晨那个豆啊在嘴里有,胃里头,在肠胃内部就有热气,它自然融化,然后一咬就变成豆浆了,自己做的豆浆。可是那个豆浆加上自己肠胃内在的臭味和豆浆的臭味混合啊,自己吐出来味道之难闻啊!你反正练个气功,不问不闻。这个搓烫擦脸,搓烫脸上整个要发电使它,先要从中间擦起,这样擦出来,打坐以后这样擦法,一直到耳朵,你修上一百天,保你面如冠玉,古文的形容,你的脸色象一块玉一样光润,这也是道家一法啊!法门多得很,为什么带出来?好象是笑话一样,我刚才故意跟大家开玩笑说是传道。因为我当时听来是一个老太太,是有道之士,我还特别去拜她,传了很多法门。这个老太太据当时人告诉我说是贵州人,说她是个剑仙,不过我还没有看到放出白光一道飞剑来。可是不管,我那个时候求道啊,何必考察?只要人家说她有道啊,我就跪下来磕头就是。学完了,真的假的再说,自己的心里这叫“和尚不吃荤,肚子里有数(素)”的,一定何必要先弄清楚呢?学会了自己研究对与不对,这是学佛的精神,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样学的,知非即舍,舍掉,不对,不要就是,不练就是,所以知道的很多。那么她的确,人家说她那个时候,现在想想还年轻啊,那个这个我们一听,这个老太太六十几,在我们看到好大的年纪呀,怎么看起就是三十岁的样子,那个脸型这个皮肤亮,就是这样,那是我亲眼看到,的确如此。那么这个法门是她同我讲的,她同我讲了以后,我自己翻道书,古书上药书上也看到。中国人所谓修道的人学佛的人有一句话,得诀归来好看书,有了老师传授以后,回来书就看懂了,不然看书马马虎虎就过去了,过去也看过,看过不留意它,所以修道的人有一句名言,得诀归来好看书,才看懂了道书,才看懂了佛经,听懂她讲了才懂,这个经验如此。所以现在我们为了舌头啊,用舌头讲话又说舌头,这是很残忍。“因味生觉了”,这个舌头的作用,因为有味道才有感受出来。“味亡了无有”,味道没有了,舌头本身是淡味,什么都没有。文殊菩萨说,客气一点:“请问”,不客气一点:“试问”,试问你们请问你们,在淡中间怎么样悟道?云何获圆通?云何不是否定的话,不是批驳了说不对哟,也并没有说对哟,这两个字是用词妙,妙到极点了。所以要你去参,在这个中间怎么样能够圆满通达?证得菩提。好,现在身体的修。“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身体的修法很多了,身上修气脉的呀等等。他说依赖身体的修,譬如我们现在大家修行,最喜欢谈修气修脉,把修气脉当成道。气脉是加行的方法,使身心健康了,你好参究菩提大道,证得菩提,怎么去开悟?怎么自己悟道!气脉本身是一种工具,顺逆皆方便。而且气脉靠四大来的、靠色身来的,没有四大所组合的身体哪里谈得到气脉?所以有这个身体就有感觉,有了身体才有感觉的作用。“身与所触同”所感触的相同,触就是碰到,就是感觉。“各非圆觉观”,他说身体啊同感觉,同上面讲的感觉的作用一样,感觉的作用靠身体来的,靠神经的反应来的。换句话身体就是肌肉神经细胞这些组织拢来,因为是细胞组织拢、有神经就有反应,反应的作用就是触,就是我们普通讲感觉。身就是身体,就是细胞、神经、骨头这些等等组合拢来。所以身体和觉受两个同样道理,相同,“各非圆觉观”,身体也好,感觉也好,它不能够圆满观察一切,它的功能有限度,身体的功能。“涯量”,涯就是边际,所以我们中文喜欢用天涯,就是天的那一边,涯就是边际。这个量就是一尺两尺,一丈十丈八丈这是量,身体乃至于同感觉的作用它是有限度,不是无量无边的,这是有量有边的。“不冥会”,而且感觉跟身体。譬如说我现在不晓得外面气候究竟是冷还是热,我只晓得这里的气候,因为我坐在这里,没有接触外面的空气。假使我到了外面去我才接触到外面,哟,外面比里面凉得多了,所以它这个感觉和身体各有各的边际的作用,不能冥会。它要试试接触才知道。不能在“理想”的境界体会{注:南老师所讲“理想”的意思应该就是“想那个理”},冥会:闭着眼睛瞎想一顿就可以体会得到,那不行的,那要实际的。所以拿身体来修持,要想证得菩提,云何获圆通。他说怎么样能够圆满通达证得菩提呢?那么我们今天刚好讲到这里,眼耳鼻舌身。楞严经讲座六十四集还在卷六,现在还在文殊菩萨的总评,二十五位圆通修持的法门,那么到上一次为止,由色声香味触法,到眼耳鼻舌身。现在就是意,意根,这个意根的修持,譬如我们说念佛是意在念心在念,所谓讲意识这个心啊,真正用法就是意,这个意在念。譬如参禅也是意在念意在参,一切都是意根的作用,意根的作用很多了,老实讲所有的做功夫包括练气功了,各种方面都是这个意根,就是这个意起作用。现在文殊菩萨批判的是专指这个意根的修持,譬如我们讲佛教的教理讲正思维,思想就是意识在思想,那么我们一切的思想都是意识,意识作用,所以除了感觉这个四分之三属于身体的反应、神经反应,感觉变成知觉知道了,譬如天气变了,我们身体就有感触---触觉,触觉起了感觉作用以后,我们知道冷,冷到什么程度,热,热到什么程度,这已经是意识的事。所以意识属于知根,在知觉方面的。现在评论知觉修持的作用。“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这是文殊菩萨的总评,他说“知”,我们这个思想方面意识这个知,知觉这个作用,知根,知就是外尘,知道这个知是外尘,知的根就是意识。我们普通在哲学来讲叫做意识,在科学来讲意识状态---脑子的反应,所以知根的意根是由脑子,脑的神经毁坏了,或者脑的氧气不够了,知根死掉了。那么这个人譬如说上了氧气了,他意识已经涣散了,脑子神经坏了,可他还活着,那么现在新名称这一类人就变成植物人,变成植物一样,植物有生而无命,没有思想。所以这个知,知觉的是意识作用,意识的根---脑神经,那么拿现代观念我们更清楚了。所以整个佛法讲唯心造不是指的心脏,也不是指的脑神经,这个唯心这个心字包括身体同思想、物质同精神、生理和心理总合起来叫做心,并不是说心脏,心脏不会思想,它是个机关的总机构,管血的总机构。脑子管思想,西洋人就叫脑子,中国人讲心,整个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心,心物一元的心。所以我们现在的思想是知根,知根脑神经,知根脑神经的作用这个根严格讲起来就是一个假设的假想的,有这样一个东西能够有知觉,他说我们用知觉来修行,各种方法都是用知觉想象的,譬如密宗的观想等等,参禅,念佛,道家的练丹很多很多,大部分,我们大部分人类的思想哲学,这些思维的逻辑都是知根的作用。“知根杂乱想”,这个知觉部分不是单纯的,它是躁动的,一下这个思想用了呢,当我们刚刚肚子饿了,同时也会想到怎么样去买股票怎么发财,或者是做什么坏事,喝点酒就想到色,酒色财气一起连着来,它乱想,知根是杂乱的。“湛了终无见”,假使我们追求自己内在思想,这个每一个人思想在哪里?到了最后追根的时候,思想本身空的。譬如我们任何脑子里思想,它没有办法停留的,留不住的。譬如我常说有些人打坐,所谓静坐想去掉杂念妄想,那是自己在那里找麻烦,杂念妄想不要你去它,它来去你的。哪一个思想能够停留住?留不住的。尤其我也常常出个题目问大家青年同学们,我说你有没有把握明天早晨睡醒了第一个思想是什么?而且我们早上眼睛还没有张开,思想先来。这也是个问题,先醒了然后有思想,还是先有思想然后醒了?这个问题,保留在那里,大家回去参参做个答案。人睡着了是先思想先休息了睡着了?还是先睡着了才没有思想?这也是个问题。一个学佛修道的人,在现在时代不同,这些问题要搞清楚,不然都在那里盲修瞎练,自己觉得在做功夫。所以王阳明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自己认为修炼做功夫,是搬弄精神而已,那一点都没有错,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解决了才知道什么叫修道什么叫修行。所以讲到思想的本身,我们这个思想坐在这里,我们也提过好几次,佛说的一切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什么叫一念?一呼一吸一个呼吸来往一呼一吸叫做一念,一呼一吸叫做一念,其实我们人的思想在一念里头不止一个思想,太多了,自己不知道。譬如我们经常写字,当你手里在写一个字,这个字没有写完,你晓得自己脑子里很多的思想都跑过去了,思想快得很。所以有时候一个脑筋灵敏的人写文章有时候很痛苦,自己把握不住,这句话刚刚写完,自己里头脑子里头很多好的思想都跑掉了,这个思想是非常快的。所以“知根杂乱想”,你要追究这个思想,“湛了”象水一样,湛就是澄清下来,把心境宁表下来,清清湛湛心里很清净的时候。不过这个境界在一般人是做不到了,思想真的哪一个清净过?没有。等到如果有一个人有修养,做到了思想不是停止,你要晓得佛经文殊菩萨用的字,高明到极点,思想没有停止,“湛了”湛就是清清湛湛,那个混浊的水完全把它澄清了;“了”,这个“了”字不是完了,是“明了”,看得清清楚楚,这个经典上“湛了”两个字的了解、解释。所以我们追寻自己的思想,当你在清清湛湛明明了了的时候,找自己那个思想的根根,根本找不到的,思想的本身来无踪去无影。也就是佛在《金刚经》上说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每一个思想你说从哪里来?找不到来根,这个思想跑到哪里去了?也没有去处。那么假定以《金刚经》佛说这两句话来讲,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我们思想好象很神妙。大家念了佛经没有加以研究,加以研究佛说这两句话一点都不神妙,无所从来:没有来根的,换句话再拿中国话来讲,来从哪里来?来从来处来。等于我们在杭州看到有个冷泉亭,西湖上灵隐寺,杭州那个大庙子,前面有个风景,一个亭子,山里头,那个山峰特别叫飞来峰,据说在印度飞来的,所以叫飞来峰,这个峰头一个亭子叫冷泉亭。古人有一幅对子写得很有趣:“泉是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这个话,古人写这幅对子有点怀疑的,这个山峰真正从印度飞过来的吗?真的吗?所以清朝的时候浙江有名一位学者才子,他带他的孙女到冷泉亭去玩,这位小姐文学很高。他爷爷就问她,“这幅对子很好啊,你看呢?”她说,“不好”。她说:“爷爷,不大好”。他说:“怎么?要你的想法”?她说我做就不同了。爷爷就问这个孙女,你要怎么做?她说“泉从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是很好,泉从冷时冷起,何必问几时冷起啊,时间无定;峰从飞处飞,那个飞的地方就飞来了。我们看看这幅文学的句子,我们想想自己的思想,佛经《金刚经》上讲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思想莫明其妙来了,莫明其妙过了,也是“冷时冷起、飞处飞来”。我们再进一步检讨自己这个思想,佛说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就是根本没有来去之相,没有来去现象。所谓来与去,这个思想有了叫有,去了叫做空,空跟有、来和去都是人为的思想的假定,那么所谓念头思想的来去它没有动过,在本位上没有动过;来了也在这里,去了也在这里,没有动过。要在这个地方入手,才知道“知根杂乱想”。湛了:当你把思想的根根追究一下,清清湛湛明明了了,“终无见”,它来无所从来,来从来处来起,去从去处飞走,根本就无根的,“湛了终无见”,思想没有影子。所以人你说这个人很好幻想,严格讲起来,人自从生下来到现在每一天都在幻想的,没有一个想是事实。所以我经常说啊世界上什么最美?你知道,最得意最美的东西是理想最美,理想变成事实一点都不美,想象自己那个前途那个光明,坐在那里都笑起来,前途无量后途无穷啊。真达到前途那个境界一点味道都没有,想象中很美。所以什么东西追不到是最美的,追到手一点意思都没有。可见人的幻想是真的,人都活在幻想中,没有一样是事实。你说成仙成佛,现在想想,我假使成了仙成了佛,啊,无法形容,只好“啊”,那个味道之好。真成佛成仙了很痛苦啊,烦死,要度众生,多忙啊,那个现实境界并没有比幻想美,最美的是幻想,这是讲人生境界。所以讲佛、道的境界呢?文殊菩萨一句话说完了:“湛了终无见”,一切都是幻境,没有一个叫现实的,这个现实这个名称是人为假定的,没有一件东西可以把握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件事可以把握的,永远变去了。所以思想的本身“湛了终无见”。可是你说它,它既然无根的了,泉从冷处冷起,峰从飞处飞来,本来没有根啊,你说无根啊,它就厉害得很,“想念不可脱”,我们理论上认清楚了,在实验上也认清楚。这个思想本身没有根,可是我们这个想念能够思想能够起念的这个东西就脱不开,换一句话人生不能得道,得道成道的目的就是解脱,解开了脱开了这个烦恼。我们始终解脱不了烦恼,被想念所困。那么这个道理呢?我们看到中国一部小说。学佛修道的编出来一个猴子孙悟空,孙悟空啊大闹天宫最后跳不出来如来的手心,这个如来代表心,这个如来把手心一翻就把孙悟空压下去,压在五行山中。就象我们一样,我们在五行山中,金木水火土就是心肝脾肺肾这个肉体压住了,只露个头出来,一天吃点咸盐,烧热了那个铁的中国炼钢厂的热汤给它喝,我们喝的都是热汤,吃的要烫的,越烫的越舒服,孙猴子就在那里。后来在里头没有人救他,观世音菩萨在山顶上给他贴了一个咒语,一个符咒。后来唐僧来了,孙悟空说你救我,把我救出来我就拜你为师,保你到西天取经。怎么救呢?山顶上那个观音菩萨贴的头顶上,山顶上有个条子,那个咒子,你把我那个撕掉我就出来了。所以修道这里打通了,恢复到婴儿状态嘣嘣跳,他就跳出来了,跳出来了孙悟空大闹天宫。那么佛就给他一个紧箍咒,那么这样箍在头上,这样箍着,一摸没有,可是他不听话,这个师父把紧箍咒一念,它就在地下打滚,它的本事都没有,头痛得要命,咒子不念他就好了,这个大家都知道。最后到了西天,所谓取到经了,后来都成功了。猴子跑到门口一想不对啊,这个老和尚释迦牟尼给我带一个紧箍咒,这个东西解脱不了永远是不行,受它统治啊。所以跑回来说:“佛祖啊,你给我的任务我已经完成了,你可没有对我交待啊”?佛说:“什么事啊”?“你把我头上那个紧箍咒给我拿掉”。佛说:“我几时给你带了紧箍咒”?“你给我带的呀,我师傅一念咒子我头痛得要死啊,什么本事都没有”。他说:“你摸摸看,你头上有什么紧箍咒啊”?他一摸真的没有,他就笑了。小说这样写,我们大家都戴的坚箍咒,自己弄个圈圈自己套,然后想尽办法自己总是解决了问题,然后想你看我的本事多大,这样痛苦事我自己能够解决,孙悟空的紧箍咒,自己套自己解。佛没有给你带上,魔王也没有给你带上,所以佛说我没有给你带啊,你摸摸看你头上没有紧箍圈啊。他一摸是没有,这个说明了人的烦恼,“想念不可脱”,这个紧箍咒。这一念念想,自己要怀疑那个事情,越想越怪,怀疑那个房子有*呀,呵,越看越象。越看越出现,就是自己戴的紧箍咒。所以他说用思想来修持,本身想念就是根本大烦恼,想成仙成道想成佛,又想修神通,又想练气功,都是自己在那里带紧箍咒,所以思想的本身这样。因此文殊菩萨说,“想念不可脱”,自己始终被这个思想,知性的,现在漂亮一点的术语,感性的、感情的。我们以前叫感情,那就一听落伍的,老头子的话:这个东西很有感性啊,好。现代的话:这个东西很有知性啊,哲学家。都是放狗屁,编一些名词啊,世界上的学问都是编名词来骗人的,也是属于“想念不可脱”。脱了这些想念,我们这个意境的本来很清净,“湛了终无见”清清湛湛。所以文殊批评用意识思维状态来做修行的这个总纲这个法门,他提出来“云何获圆通”。文殊菩萨并没有批驳说意识思想不对啊,只是提出问题问我们,你看在这个中间你怎么样能够得道悟道?圆满通达?而且你自己问题没有解决了,这个方法不对的,解决了这个方法没有说不对,他也没有说对,“云何”两个字要特别注意。现在把眼耳鼻舌身意都讲过了。因为我们人要修行嘛,修行等于我们这个古时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做工的人要想把这个工程做好,必须要把工具准备好。所以我们要修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必须要把修行的工具准备好。我们是个人,修行靠什么工具啊?你说去找一个名师,磕个头,求一个口诀?修行离不开用眼睛用耳朵用鼻子用嘴巴用身体,它离不开这六样工具嘛,外面的工具六样色声香味触法,本身的工具六样眼耳鼻舌身意。一个一个文殊菩萨都批驳了,都不能获圆通。那么现在又起来了,又讲眼耳鼻舌身意的。就是见。“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譬如有些人练眼睛的,学神通啊,学催眠术,先练眼睛。有些学武功也是一样,尤其是学武功,现在很少看到真的武功了,真的武功不管你学哪一种拳,内功外功,先要练眼睛。你跟人家俩打架,还说等一等,我要八百度近视眼镜戴上再来,那来不及了。眼睛练的时候,拿水龙头喷,喷那个水冲过来眼睛瞪开,不动的;以前人都拿那个扫把在前面,这样耍,眼睛不动的。所以练武的人死了,给人家杀死了,眼睛还是张开的,不闭眼的。象我们现代化的拳术师啊,多半戴了八百度的眼镜,眼睛不看人就会打死,很高明。这个眼很重要。但是眼睛我们晓得,这个眼睛不是看,是个照相机,眼睛同照相机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眼睛同照相机看那个东西是倒的,这个焦点交叉的,到了视觉神经到了后脑,那才变成正面,照相机的原理也是这样,同眼睛一样。所以眼睛本身不能看,只能照见一切相。意识也不能看,眼神经看了东西交待给意识了,脑神经意识,意识晓得这是人这是狗这是男人这是女人这是老头这是老太太,意识在起分别,眼睛不能起分别。所以眼睛看东西,象佛学的道理,要九个条件才能东西啊,听过唯识的都知道,眼睛前面没有空间、没有距离、蒙起来看不见的,要有距离,要有光线,要有眼睛,还要眼球不坏,还要眼识,要九个条件才能看东西。耳朵只要八个条件,耳朵不要光线,也要有距离,距离太远听不见声音,其他的要七个条件,身体的感觉什么等等。简单的说眼睛看东西三个条件,详细是九个,要对象,没有对象你看个什么?你说没有对象看虚空,虚空就是对象。要眼睛,要对象,中间要眼识,眼睛这个意识作用才能看东西。所以用眼睛修练的方法,“识见杂三合”:眼识、同看见这个对象、同眼睛的关系杂拢来,三个和合,三个因缘凑拢来,人才能看东西;有对象没有眼球了,眼睛坏了,看不见;有眼睛瞪得很大,对象也有,可是眼识这个意识死亡了,人断了气眼识离开了,虽然眼睛瞪大有对象看不见。至少三样东西,“有对象、有眼晴、眼识”,三样和合我们眼睛才能看见东西。“诘本称非相”,我们眼睛看的东西是真的吗?不是真的,都是假相。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看过真东西是什么,世界上没有真东西,所以那学过物理的也懂得,世界上一切物体,我们看这个茶杯大家看,所有人都看到是个化学的茶杯,如果严格拿仪器来检查,每个人眼睛看得两样,不一样,大小方圆长短颜色感受都不同,譬如一个色盲的人看这个颜色不是这个颜色;近视眼的眼镜拿掉了看看也不同,那个朦朦然前面就是个影子啊,多大也搞不清楚;远视眼也不同;老花眼又不同,所以全体看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没有一样,没有一个人看的相同。所以人看世界上的东西看的都是幻相,没有真实,没有个真的。再说眼睛看东西有个美丑这两个观念,世界上哪个人叫漂亮?哪一件事情叫好看?我到现在是搞不清楚。我常常说有缘就漂亮,我喜欢就漂亮,不喜欢的她再漂亮就是不漂亮,这个美与丑没有标准的,没有标准啊!中国人土话讲“牌打一张,色中一点”。哪个有标准啊?打牌一样,四个人坐上桌子来打牌,每个人有赢钱的把握,四个人有输钱的希望,究竟谁赢呢?有一张不可知牌不晓得到谁的手里,就赢了,就是这一张牌打出来,牌打一张,色中一点。我们看这个人好讨厌,那个鼻子象大蒜一样,那个爱他的人,我就是喜欢吃大蒜,那有什么办法?这个是缘,心的作用,不是真正有个什么美与丑,一切的事情都是这样。再说我们的眼睛看是非,有些人说我亲自听到的。我说靠不住啊,听到不如看到,有时候亲眼看到的事情都弄错了,不要说听到,亲眼看见的事情都弄错了的,不会是真的哟。看到菩萨看到*,真的呀?那是你看见不是我看见,况且你看见的菩萨是那样,我看见的菩萨是这样,一切唯心所造。自体无定论,一切都是幻相。所以以眼识来起修啊,文殊菩萨的结论:云何获圆通,获就是得到,你看你怎么样能够用这个方法怎么样才能得道呢?问号,问你,要你自己做答案,他并没有说不对也没有说对,所以用眼睛修也不适合。下面批驳用耳根听声音,听力了解的。“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这个就牵扯到普贤菩萨的境界,这个特别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正学佛的人,尤其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喜欢标榜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不管你学显教,密宗,净土,任何一宗,第一步先要修《华严经》所讲的普贤行愿品。就是人先要发大愿,大乘菩萨是牺牲自我入世度人,处处能够牺牲自我,处处利他利人,这是佛学的精神。不要说光想学佛打坐啊,嘿,我在修道你们不要吵我,这个已经是小乘境界了,都是利他的,要普贤行愿。所以我们佛教的表相普贤菩萨骑着一个大象,所谓六牙白象,印度的交通工具,象力气最大,在中国北方是骆驼,南方是水牛,力气大的,所以《法华经》叫大乘叫牛车,这代表什么呢?所谓大乘的精神四个字拿中文:忍辱负重,这是菩萨道。什么叫菩萨道?忍辱负重。什么叫菩萨道的修行人?就是说两句话,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这就是菩萨道,不是逃避现实。所以大乘的佛法是入世的,以出世的修养做入世利众生救世救人利他的事情,才是佛教真正的精神。所以它的表相普贤菩萨像下面骑个白象,白象是同骆驼一样,挑负一切的痛苦,担得起来,白象力气大,担负一切痛苦,所以手里拿着一个如意,如意就是意识境界,你的意志就有那么坚强,那么伟大,才能学佛,普贤行愿。那么我们假使有些在坐的,有些学过佛的,普贤行愿品学佛是第一步啊,非做到这个不能谈修行不能谈学佛。普贤行愿品你念过了你就知道,要叫我们恭敬人家,不但恭敬佛,要恭敬世界上一切的众生。换句话一个学佛的人都尊重别人,对任何一个众生都要尊重,不要说对任何一个人,对任何一个众生有生命的东西都要赞叹都要爱护,不要说自己的人,这样做到才是学佛的第一步。因此普贤行愿品,叫我们拜佛的时候不是拜前面这个偶像,真正佛教反对拜偶像的哟,大家要了解啊,拜偶像道理就是着相啊,叫你不着相啊,所以反对拜偶像。基督教讲得不好听,什么叫反对拜偶像?佛教也反对啊,但是佛教讲得就好听,“不要着相”,哎,有道理。反对拜偶像,你讨厌,我要拜就拜。所以我常常跟学基督教的朋友讲,你们就是文学底子差,讲得不好,佛也那么讲众生生来都是业,有业,我承认啊。你说生来就有罪,老子才没有罪呢,我的妈妈更没有罪,生我的时候,为什么有罪?我说你字都用错了。这个佛教用业这个用得好,业有恶业,有善业,不善不恶的业我承认;说我生来有罪,你污辱我的父母,乃至污辱我,我前生犯了什么罪?你看见的?是不是?这个道理嘛!哎呀,你多生累世有宿业嘛,前世的业,嗯,是有道理,不晓得我前世做了什么事?他就服气了,所以这个文字般若就有那么重要。普贤行愿品也反对拜偶像,但是也赞成拜,当我们拜佛这一拜下来的时候啊,以他来引起,礼彼敬我是拜的道理,拜祖先、拜佛都是这个道理。我拿这个偶像,偶像是个标记,集中精神、使我精神恭敬统一起来、跪下来拜,实际上我这个恭敬心拜佛就是拜了我自己,一样的,自我同体,因为你心一恭敬心中就有佛了。而我们祭祖先的时候,一方面祭祖先,鸡鸭鱼肉摆了一大堆,然后赶快把酒倒一倒,赶快来吃啊,来吃啊,那何必祭祖先?你打牙祭是真的了,祭祖先是假的了,没有恭敬心。所以我们拜偶像并不是拜这个木头,不是拜这个画,因这个影像引起我们自己对先圣的恭敬心。但是修普贤行愿品,这一拜不是拜一个佛啊,当我们一合掌一拜下去,或者磕一个头,要拜十方,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佛,无所不在,很多很多,一切众生都是佛,三世也要拜,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还没有看见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我都要拜,拜是什么意思啊?我不够,我谦虚自己,我都要受教,我都要来学,拜是代表自己绝对的谦虚,磕头下去是代表对你的绝对的恭敬,以这样心情才叫拜佛。而且所谓学普贤行愿品,你磕一个头拜下去不止拜一个佛啊,不只向一个人拍马屁呀,向一切众生都值得我恭敬这个心情来拜啊,谁做得到啊?说供养一个人,供养就是帮忙送东西,泡一杯茶给长辈喝,这一杯茶端到佛前面供养,不是供养一个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有我,都有一杯茶在供养,你说你观想你怎么观想得出来?我们是泡一杯茶给自己喝喝差不多,还供养你?是啊,乌龙茶我喝,清茶泡给佛喝,大家都是这样的,认为供茶差一点的茶叶就可以了,没有恭敬心的嘛,便宜的买来,拜祖先、供佛,你看十块钱冥都银行的钞票买一大堆,好钱自己用,这个心理都不是学佛的心理,要反省这个道理。现在文殊菩萨在说,以普贤行愿品,观想心声的“心闻洞十方”,注意这个字哟,我们耳朵听声音,文殊菩萨也批评过,眼睛的功能只看到四方四分之一多一点点,眼睛只能这样看多一点,视野只有这样宽,左右看不见了,后面看不见,左右非转头不可,后面要转过去。这个六根都有缺点,只有耳朵可以听十方,什么地方声音都可以听到,所以观世音法门在这个世界就有这样好,利用耳朵来修。但是这里讲,还有一个东西,比耳朵功能好,心闻。这个就难了,所以人静坐到极点明心见性的时候了,坐在这里,这个世界上*的讲话,天人的讲话,菩萨的讲话,一切音声都听得见,不是这个耳根,心闻。所以“心闻洞十方”,洞是形容词,十方世界都通的,空空洞洞,等于电视一样、等于雷达一样都收到了。“生于大因力”,理论上我们一听对啊,这个声音四面圆满都听到了。不象眼睛一样,后面声音也听到啊,但是这个是有相的,无相的音声只有心闻,要心净了到达那个境界,“生于大因力”,可是普通人做不到啊,要修养到最高清净圆明境界,得定了的人才做到。“初心不能入”,刚刚学佛的人心量很小啊,所谓来学佛啊求道那是自私自利为了自己了。你为什么学佛?我觉得人生没意思,这一句话,对不对?一听蛮高明。有些人讲有个同学不错啊。我说怎么呢?很多同学给我推荐,这个同学蛮不错。我说怎么呢?他年纪轻轻,大学留学回来,他要学佛,为什么?他觉得人生没有意思。我就骂,他觉得人生没有意思,这些年轻人活到三十几岁,他懂了什么人生啊?他结过婚没有?他成过家没有?他发过财没有?他吃过苦没有?他屁的人生都不懂,怎么没有意思?真没有意思,因为他前途啊四顾茫茫找不到事情做,当然没有意思啊,那并不是看透了人生啊。要人生千奇百怪都经过了,富贵功名不过如此,生老病死不过如此,痛苦与快乐也不过如此,你说“三温暖”{谐音,录音45分钟处}也写过,麻**也麻过,杀也去杀过,机也去机过,那差不多了!扎针也扎过,按摩也按过,脚底心也给人家扭过,什么地方都弄过,差不多了,那你还懂一点。什么都没经历过就看通了人生,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吗?都是盲目的。这些人就是初心,刚刚进来,这些初心的人,这个初心不限定年龄啊,有人活了一辈子人生,我经常骂有些人,你们懂什么啊?叫吃一碗饭长大的,很多人吃一碗饭长大的,家里吃父母的饭,读书毕业了以后找到个好工作,一路下来待到白发苍苍退休,退休了以后说现在我人生看通了,啊!英雄到老都归佛啊,讲得非常好听,实际上吃一碗饭长大的。世界上很多痛苦的饭,很多人生经历痛苦中站起来的,他什么都不懂。尤其现在一般青年我们几十年这个温室里头长大的,那么好的环境,那么好的气候,由幼稚园读到留学拿到博士,他不晓得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他以为自己学问好得很。学问不是知识啊,注意哟,学问是人生经历来的。所以这个初心的呢?这就叫初心,初初发心,根本不懂,不能入。文殊菩萨说普贤菩萨的境界,这种修持方法叫大乘方法,太大了,境界太高了,心闻洞十方,谁能做到?因此文殊菩萨说这一种修法初心不能入,初初的人想一个佛像都想不出来,何况想十方诸佛啊,“初心不能入”。因此文殊菩萨,他俩个好朋友啊,文殊普贤是等妙二觉,他都把他毫不客气的批驳了,云何获圆通啊,你修这个法门怎么样能得到大彻大悟圆满通达?又把它批驳了。跟着来的用鼻子做气功啊,练呼吸啊,练功夫啊,我经常告诉大家,有许多人来问气功。我说据我所知,我知道的,你们知不知我不知道。世界上包括印度全世界等等气功有两百八十几种,人的聪明多厉害,空气不要钱买,鼻子是妈妈给你的,真是做气功啊,能够健康长寿,可是教了他他就是懒得做,空气不要钱买的,鼻子是妈妈给你的,他都不肯做,你说有什么办法?我帮你做好不好?最好老师传了他,老师帮他做,世界上的人都是这样,一点办法都没有。可是气功呢?用鼻子做的,不管你哪一种,就是口鼻两种,真正的气功还不止口鼻啊,全身的毛孔都可以呼吸,身上有九个洞,都可以练气功的,头上有七个,身体上面两个,身体全身有十万八千个毛孔,都可以练气功的,练到了绝对健康长寿,起码,进一步还可以得道成仙。但是初步都是靠鼻子做,修止观了。练气功。现在他告诉你:“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文殊菩萨又加了评语,他说做气功修道的方法以这个入门,鼻子,这样吸进来,吐出去,对不对?道家叫导引,道家名字叫吐纳功夫,吐故纳新,把里头脏的污浊的残余的碳气把它吐出来,鼻子用劲新的氧气进来。等于我们现在新装这个机器,把碳气吸进去,坏的吸进去,新的引进来{注:南师讲课的屋里可能新装了空调或空气清新机},这个鼻子。鼻子练气功。譬如想上这样的高山顶上有些练这个功夫也很困难的,正式练,要早晨一早起来,到高山顶上,台北市你吸一口啊,马上鼻子一洗都是黑的,台北市的那是黑尘滚滚啊,不是红尘滚滚啊,红尘滚滚讲*河南北的,我们这里是黑尘滚滚那很严重。所以真正修练气功人一早起来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太阳没有出来不能练气功啊,因为植物草木夜里碳气放出来的,你夜里去练树林里去练,都吸了草木的碳气。这个树木到了白天,早晨一起来才把氧气放出来,所以早晨氧气空气清新,因为这些树木植物把氧气放出来,这个植物是晚上把碳气放出来,它跟我们刚好相反的,这个是生物的不同,世界不同,植物有植物的世界,所以三千大千世界。练气功要一早上去,练鼻子,吸气,吐故纳新,导引。“鼻想本权机”。但是鼻子吸气吐故纳新要靠思想来指挥的呀。“鼻想”鼻子修法靠思想来做,“本权机”,什么叫权呢?权就是手段,就叫权变。那么我们中国文化讲这个人爱用手段叫这个人权术很高,这是中国文化,现在你们年青人看到权术两个字也不知道,以为掌权叫做权,权就是变化的意思,术就是方法。说某位先生怎么样?噢,这个人很有权术,就是头脑灵光,变化方法得多,头脑灵光办法多,权术。机:还是这个意思,权变,翻译过来也叫机权,这个头脑很灵光,等于一个机关一样,这个机器很灵光,电脑,机器人很复杂,很灵光,叫机变很厉害,所以“权机”也可以用。有些文学书上就称为“机权”,一样这两个字倒过来意思差不多,稍有不同,相同也有不同,机权这个就比较难听一点,说这个人一点事情非常用心思想,非常厉害,是他的机关变化很多,权手段很高明,所谓机权,翻过来就是权机,权机就是变化的机关。象我们用鼻子练功夫配合思想这是一种方法而已,并不是就是道,因为练了气功练了呼吸啊,由此法门可以进入悟道的境界,所以借用鼻子借用气功本来是一种方便是一种方法,权机,临时借用。“只令摄心住”,为什么我们要练气功,譬如天台宗啊,密宗*教的都是听呼吸修持法门,为什么修呼吸啊?为了摄心。这个摄就是收心,把我们放出去在外面乱跑的心收笼来。因为心和气两个是两兄弟,他两伙计,心一动呼吸就来,换一句话呼吸一动,心就会乱,这是呆定的。所以一个人生气起来那个呼吸啊,气得不得了,那个气很粗,那个气啊,那真是气死了、气死了,就是心里头发怒叫做气死了,其实不是气死了,是心里动死了。心动看不见呀,呼吸粗起来是真的呀,你看失眠的人睡不着了,这两个血管子胀粗了,呼吸更粗了,真睡着了呼吸好象停了一样。所以说这个人得定没有得定?入定了没有?你摸一摸呼吸就知道了,真得定了他等于呼吸停止了,只有一点点了,你拿一张纸很薄的,拿个鸡毛放在他鼻孔轻微的慢慢的一点点动了,普通人是风箱一样很快在动。气一定心就会定,所以利用呼吸、气功来做修身的功夫是最好一个权机,最好一个方法,千万不要认为气功练好就有道,那是帮助道的一个加工的东西,佛学的名词叫加行品,加工的,使你练心的。所以文殊菩萨说“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是使你收心的一个方法,把心收扰来一个方法。“住成心所住”,第三句话注意一下,假定你练呼吸气功做到了,呼吸停掉,这个心也宁静了,就停在那不动了,所谓得定,定的境界,这也是一种定,不是说每一个定是这个境界啊。所以大家讲入定入定,入定有八万四种方便法门,所谓百千三昧,定的境界各有不同,佛经所谓百千三昧,一百个一千个,那个定的境界不同。这种也是定,这种定呼吸到了一呼一吸宁静停止了以后,杂乱妄想意识的思想就停住了,所以这个在佛学的名词啊,我们普通讲这个人有功夫啊得定了,心都不动心了,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在佛学大小乘的修持功夫叫初心住,简单明了。刚刚很粗糙的心停住了,还不能真正讲得定,初心住了。所以这个停住了,“住成”,心好象停住了,你要晓得心宁止了不动心,不动心也是个境界呀!那个就是心所造成的一个现象,你这个心理造成这么一个不动心的现状而已,心里造成那个现状那在佛学的名词叫心所,心所变的。能够使你心停住那个“能”它不在这个所造成的现状上面,所以“所”跟“能”两要分得清楚,能变与所变、能动与所动要分得清楚。因此文殊菩萨说,“住成心所住”,你就是修持到心停住那个境界,不要认为我得道了,得定了,这个境界是心所造成的,有一个宁静有一个不动的现状,还没有明心见性,是心里的作用的功夫到达,“心所住”停止在这里,不算悟道不算成佛。所以文殊菩萨说你用鼻子配合思想做这个功夫想求得菩提大彻大悟啊,云何获圆通。他说:我问你怎么样能够悟道,那么他也说这个方法没有说不对,“云何”你说在这里怎么悟道?怎么悟?这是把鼻子讲了。第三用嘴巴,讲经说法,讲教育搞文化的,就是卖糕药吹牛的,拿我们大陆当年上讲啊,象我这种人就同那个唱戏的,唱歌的,拉个猴子到街上卖肓药一样,叫做吃开口饭的。这些人都靠开口吃饭,包括所有的教授教员们,对不起啊,我们都一样,都是吃开口饭的,不过很可怜还不如歌星,歌星唱一天,还有一千八百,现在大概好几千了,我们不过几十块钱钟点费,《长恨歌》里面,不重生男重生女呀,应该这样。所以这个讲经说法他说以为是得道,没有用。“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象我们这些吃开口饭的,坐在这里讲《楞严经》,乱吹一顿,“说法弄音文”,玩弄这个音声,解说这个文字,自己还狗屁不通的。下面听着的都开悟了,自己本身不行,“开悟先成者”,所以教书的人自己教了半天,教书的还是教书,学生都了不起了,这是自己“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世界上的学问,佛学这些名词,什么空啊有啊般若啊,菩提啊,佛学好了,道理对了就能修道啊?文殊菩萨说“云何获圆通”,那是玩嘴巴的,不能得到圆通。不过不要被文殊菩萨骗了,有些古代有些祖师因为搞文字,因为看经典悟道的也很多啊。不过文殊菩萨只卖了一半关子在那里,可是他老人家没有骗我们,讲老实话。他是提问题要我们研究,你注意他的话,云何获圆通。他说文字里头没有道啊,文章经典里头没有道,佛的经典是他们当年修道的经验记录下来告诉我们后面的人做参考,那么我们为了尊重前辈,这些先佛先贤的修道的经验,称这种书叫做经典。结果啊一般人忘记了那是经验之谈,结果拿到经典就是道了,只要念经就得道了,那是糊涂。所以文殊菩萨说文言名句,名词同文句非无漏,它不是道果之因。你光在玩弄文字文句啊,什么分科判教啊,专门研究佛学啊,讲讲佛学的理论,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佛法是不要做功夫,做功夫是外道,那全错了。他说在这个里头云何得到圆通呢?这是批评了用嘴巴说法的,玩弄教书的,讲经说法的。下面讲持戒的,守戒的。“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讲道德规范,讲持戒的,这个世界上戒律很重要,所谓戒律是佛教的佛所教育的道德行为的一种规范。孔子的教育要注意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讲的很简单,可是四句非礼就难办了。怎么叫非礼勿视呢?钞票不可以看一看?我不想拿看一看可以吧?在儒家讲就犯了戒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笑话说一句没关系了,不能听,所以我们小的时候受儒家的教育很讨厌,老师讲学坐在这里这样,不过我们同学照样的犯戒,老师看不见,这是讲到非礼勿视的时候,我们偏要做怪,很反动,这是儒家。佛家更严重了,所以真讲佛家的戒律,一位修行人,眼睛只能垂廉,中国道家叫垂廉,上面眼皮挂下来只能看前面三尺之路,不抬头看的;笑——“嘿嘿”,犯戒,笑不露齿,牙齿不准露出来,你说那个憋得多苦啊,不露齿的笑,只有这样笑了。那么你不露齿这样笑犯不犯戒?犯戒,犯了威仪,这叫犯威仪;这样抖动,犯威仪戒,就是仪表不正;剔牙齿,犯戒;乃至牙签掏了,含在嘴里犯戒,犯威仪戒;掏耳朵,哎呀,很舒服,犯戒;捏香港脚,嗯,犯戒,这些都是威仪戒,那多了。所以男女授受不亲,拉个手早犯了戒了,在古代不但男女不能授受啊,同性也不能授受。戒你说怎么办?所以随便谈戒,我说我天天犯,时时犯,时时守戒没有犯过,这个话是很深密,姑且不谈。所以戒律的规范是道德的行为,但你说不对吗?绝对对。所以有些人啊,孔子讲做学问修养的道理,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可以说性向。有些人天生就是高明聪明就会懂,那是天才;有些人要学了才懂;再有些人学还不行,要弄一个范围勉强勉强他才做到。所以戒律的规范你不要看不起,累,人能守戒律从外面打到内心里头,那就成功了,除了生而知之的人,所谓言下顿悟大彻大悟那些人不属于这个范围,还是要规矩来。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老话,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规是圆,规就是圆的,矩就是方的,就是三角尺等等都是尺,我们做算术用到的三角尺这些都是矩,规是圆的,矩就是方的,所以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要懂得规矩,规矩就是范围。绝对自由主义就是没有规矩,自由主义要讲法制,法制就是规矩。所以戒律对不对呢?绝对重要。但是讲到悟道呢?文殊菩萨也批评了。“持犯但束身”,只把外形做到了守戒律。“非身无所束”,小乘的戒律是讲外形,要端容正坐,笑不露齿,眼睛垂廉,心里想一想可以吧?虽然我不看嘛,我想象有时笑笑,我想象中好美哟,这总不犯戒了吧?这犯的大乘戒,意识上一动就犯戒。大乘戒那就难办了,起心动念都是戒,所以我说大乘戒那个是不能想象的,随便你念一句*色的词句、*色的诗已经犯了意淫的戒,你说读一句“真正的她临起秋波那一转”,“叫我如何不想他,”犯戒了,就犯了意上的戒,大乘戒就有这样严重,就这一句就犯了最大的罪过,你没有行为啊?可是你有犯“意”,在现在法律就叫做犯意,动机有犯罪的行为,这个犯意意识上犯的,那么现在法律也是有犯意也很严重的,虽然没有构成杀人的行为,但是你当时啊恨的想杀了他,已经有这个犯意了,意识戒。真正的戒律大乘戒是意识上,那更高明了。普通戒“非身无所束”,身体是外表的,有些意识上的问题啊,不是身体的范围,“元非遍一切”,所以戒律这个道德的范围是有限度的,戒律多少条多少条、这个条文啊并不是真正的道德,真正的道德是没有条文的,真正的戒律在乎一心,就是一个心。心所不能为绝不可为,心所该为的善事一定要为,心所认为恶的绝不能为,所以没有条文的。有条文的戒律只管身体外表的,“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所以真正的戒条不是文字,真正的法律就是道德,没有条文,有了犯意就不对。“云何获圆通”啊,所以你拘束在外形的戒律上,死死板板的,坐要规矩,假使说一个守戒律的人,象我这个坐姿就犯了威仪戒,不准,一定要放下,规规矩矩。象我讲话这个样子那早犯戒了,该打三百板屁股的,那赶出山门,犯了威仪戒,那讲话要这样,“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那会听得睡觉了,我当年听那些老辈子的讲经啊,上课说法,象我们这些人不守规矩的,一听,看看同学,都靠起来睡觉了,由他随便讲。这个是讲戒束身的道理,这是文殊菩萨也批驳了,就是以身来修,这个身来修,戒律就是我们中国儒家的《大学》:诚意,正身,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我经常说儒家真正的律宗,你不要看了孔孟之道啊,孔孟之道是严格的律宗,道德的规范,中华民国的专利,就靠这一点孔孟之道。你看大学之道至天子以至于庶人,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三纲八目,这个八目,至知,诚意正身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有那么严重,这就是戒律,所以《大学》、《中庸》那就是好得很的戒律。真是拿到手一读,这个书啊比西方的《圣经》厉害,象我的习惯这一辈子一本书没有离开过---《四书》,手边总放一本,哪怕没有用,好久不翻它,我还是前面摆一本,提起自己的警觉,它是真正的律宗。比佛教的律宗的威力还大。佛教律宗是讲个人的道德规范的,注意啊,因为四书五经里头讲做事的道德规范的事,对人之间,上至国家天下大事*治的道德规范,小至个人正心诚意的修养,所以象《中庸》讲至诚就是一个字,诚。能够做到诚字就很难,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啊,这就很难。那么现在我们不是讲儒家的时候,讲佛家了,这个两家不同,归元无二路,要注意。所以讲到修心,这一点我要再补充一句话,我们小时候由老师的教育开始,后来变成新式的学校,但是民国初年来还有个课程叫做“修心”,很重要,日本也有,到民国二十几年以后变成“公民”了,所以现在没有修心的教育。我非常感叹,以前还有个修心的课,修心课程就是道德规范,日本还有,我们没有,只讲公民法制的精神,国民道德谁之过也呢?我看谁都没有过,过大概在我们自己,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这是讲道德规范。好,下面又讲意识的境界---神通。大家现在学佛修道的人最喜欢研究神通,老实讲不懂道。“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首先我们介绍神通,大家很喜爱的,神通是中国的文字,神而通之。那么中国的文化把人分为三位一体的,我们这个生命,哪三种呢?精气神。如果我们配合佛法来讲,精就是欲界,气就是色界,神是无色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三界,精气神就有三界,精气神是三位一体的。神是最高的,可以说我们头脑以上都是神的问题,头脑同嘴巴从眼鼻子以下的一直到横隔膜以上气的这一部分,称为色界,横隔膜以下到下体都是精的这一部分,欲界的部分。这个身体就分了三界,也就是分了五行,内脏金木水火土道家是常用的。所以这个神通啊,注意啊,我常常提醒大家青年同学,神通的弟弟就是神经,两个是双胞胎。很多人现在年轻人都把神经当神通,现在多了,以前我所讲过的,我有一个名言预言,现在许多国外同学写信给我,老师,你的预言已经兑现了。我说十九世纪的威协人类的是肺病,那个时候我们年轻时候,听到肺病就吓死了,好象无药可救,后来没有几年,肺病控制了;二十世纪威胁人类的是癌症,我看癌症也快要过去,没有问题了,各方面发明治癌症的药很多,大陆在草药中国草药里头现在发明有十几种治癌症的药,三十年来,日本也有,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很快控制了。二十一世纪精神病,你看看现在普遍的厉害,台湾我们有多少呢?初初的调查三十多万人的精神病,男女老幼都有,尤其知识分子大学学生更多,有精神病。精神病三十多万当中严重的,武的,武的就是会打人会杀人乱咬人会放火会做些犯法的,就有十万人。所以现在台湾精神病院不够住啊,也没有很好的精神病医生,不止台湾啊,全世界二十一世纪,我这个话决定兑现的。精神病,知识越高了,精神病的人越多。换句话修道学佛、宗教越发达,天主教基督教各种教、密宗显教越发达了,精神病越来越多,你看到吗?你看我的话是狗放屁也好,放屁狗也好,摆在那里会决定兑现的。你们要注意,要好好自己修养啊,这就需要人救济了。象我实在没有时间,写信来给我的也有,当面来要求的也有,多得不得了啊,都是精神状态,精神状态不是罪过啊,你要晓得,这是文明病啊,知识越发达了,受的教育越深越难办。那个你说有什么药可救呢?没有药可救,自心把自己绑起来,自己心里一放下,哈哈一笑就没有事了,可是因为他思想知识多了。那么一般人呢?现在是喜欢求神通,学佛学道的,尤其学密宗的天天说梦话,有些人还给我讲梦,我说痴人说梦,我非痴人,你不要谈了。梦固然有道理,但是不能执著,神通一样。神通也给你们讲过,神通分五种,五种神通,*通,妖通,依通,报通,修通。什么叫报通?你看现在我们全世界都在研究,有些人天生下来眼睛蒙起来会看到东西。现在老实讲美国苏联,包括中国大陆各个大学都在研究,把眼睛包起来拿来手来认字,都认得;你东西放在那里一看就知道,拿手来看,眼睛都蒙完了的;你黑板上写的什么颜色的字也清楚;你口袋里多少钱看得清清楚楚,这个试验很多,已经几十年了。你心里想的什么他知道。前天还有个美国同学写信给我,有一个在某个地方试验,小搬运法,试验,公开的试验,当代的科学啊。这是道家的有大搬运与小搬运,大搬运可以移山倒海,我们小说上的;小搬运,你口袋里的东西我那个法术,一个咒子一念、手一画已经到我这里,这个茶杯就可以搬到十二楼去,动都没有动,我们坐在这里,人都不动,搬走了,这些试验是真的,这叫小搬运,这些东西都是依通。那么有些人天生下来看到异常东西是报通,那么为什么有报通?他前生修持到过这个境界,这一生生下来有这个功能,也就是天才。依通呢?譬如扶枭啊,我们现在各个地方每个庙社坛神坛都喜欢扶枭了,抽签了,算命了,看相了,是依通,靠一种公式靠一种方法判断的叫依通。妖通给妖怪迷住,*通是给*迷住了。大概是这几种,报通的很不容易了,报通是说前生前世所谓修道打坐得定了,这一生下来有他的功能,有他遗留功德。最高的神通是修通,自己修行,这一生修持到了,得定了。那么怎么样能够修到神通?注意啊,通从定发,你得定了才是得神通。而且得了神通,通是有念来的,不是空念来的,空念的神通容易得无漏通,那是智慧的,无漏清净那是大神通,智慧的境界。那么普通的天眼通所谓五通,佛同一切*神外道的共法,天眼通现在叫做千里眼;天耳通叫千里耳,等于雷达收音机;他心通,你心里一想什么他都知道,不要测谎了,自然就反应;宿命通,我前生哪里人做什么都清楚。神足通最难了,神足通可以不买飞机票虚空中飞行,这叫五通。但这五通一切仙、佛、外道、佛道、仙道、*、妖怪乃至我们死了离开肉体的中阴身都会,不过量有大小而已,这五通都会,量有大小。所以修到了即生成就神通的,那两样了。可是学佛的人要搞清楚,有些人悟了道证了道,大彻大悟证道了,没有神通,不愿意修成也不愿意用,甚至没有。有些修到了悟了道也有神通,看个人的愿力不同,就是来因不同。所谓通,道是根本,神通是道之花,道的花朵,所以道是体,神通是道之用,有些人要用不用。所以这里文殊菩萨批评,神通怎么来的?靠意识来的,它是意识思想的作用。文殊菩萨批评“神通本宿因”,不管你这一生修通也好,是生来就有的报通也好,老实讲这个人能够修到了这一生发起神通,也是他前生再前生多生修持的功力累积来的,所以神通由宿因来的。“何关法分别”,他说这种意识境界同修法得道没有得道两回事,神通是心理上同天性阿赖耶识带来的功能,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神通,天眼也好天耳也好他心宿命神足,都要有起心动念,“念缘非离物”,神通不能离开物质的作用,不能离开物理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上表演神通玩神通还是离不开物质,譬如移山倒海,有山给你移有海给你倒啊,神通再大,没有办法破坏虚空吧?虚空你总没有办法破坏了?空了嘛,空了,神通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一念真空,天人、仙、佛都把你没办法,魔王也把你没办法。所以空,你注意,文殊菩萨,“念缘非离物”,离不开东西,离不开物理作用离不开物质,而且必须有起心动念。如是一念真空起,万缘皆空,这个是无漏通了,那是大彻大悟的境界,那就是不共法,佛的不共法,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是第六通叫漏尽通。漏尽通是佛法的不共法,一切天人一切外道一切三界天人一切*神都不能到达,只有得道的大阿罗汉大菩萨做得到,这是空一念,其他有为法皆非空、是由念起。所以“念缘非离物云何获神通”啊,你想以神通来修道,神通不是道,那是玩花样卖膏药的,离不开念,离不开物理作用,他说怎么样能够圆满通达菩提境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