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颜色灰暗、晦暗,甚至出现黑斑、暗点,那一定是督脉或膀胱经出现了不够热(阳虚)或过冷(阴实)的问题”。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势必影响心理和情绪,身心有问题势必影响工作和生活,所谓倒霉不走运也是顺理成章的。
面色和颜色发黑、发暗的患者,请中医针刺印堂穴后,一到两周后可以看到印堂和眉毛下的皮肤颜色开始变白变亮。这就是中医说的“阳气来复,由此转运”。
道家修行把印堂作为上丹田,功夫修炼到一定程度可以凝神出窍,紧闭双眼却可以通过印堂感知外界,此为出神。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马王爷都有这个本事。古今中外,很多人都习惯在印堂上点些颜色,印度人自不必说,中国人“对镜贴花*”贴的也是这个地方。小孩子受到惊吓后,惊啼哭闹不能安卧,也可以在这里涂点儿朱砂,给那些作祟的*怪一点“颜色”瞧瞧。
颜是面的一部分,面则覆盖很广,全面、正面、侧面、上面、下面、反面都离不开这个“面”。
面的最上方是“额”。按照中医经络理论,前额被足阳明胃经从两侧向中心覆盖,前额正中也就是印堂向上的地方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平时自觉前额痛,干呕吐涎沫,前额发黑、发暗,甚至出现斑点,一般诊断为胃寒。
前额如果出现横纹,多是慢性胃病,气虚血弱,不能充盈肌肤,往往留下沟回。青少年时期就伤了脾胃的人,往往很早就出现前额皱纹,显得早熟。
前额正中出现竖条皱纹,与习惯性皱眉、蹙眉有关,深入研究的话,会发现是膀胱、前列腺和子宫出现问题的前兆,一般提示中年人长期习惯性憋尿、男性前列腺增生肥大、女性子宫肌瘤。
古代的孩子一般多蓄刘海,盖在脑门上如同搭个凉棚,起到阴阳平衡的作用。所谓“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脸也是面最大的一部分,它的肌肉、血管、神经最丰富。
按照中医经络理论,脸主要被足阳明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覆盖。足阳明胃经起于瞳孔正下方的眼眶,下行过嘴角到腮帮子,反折沿脸颊上行直到前额;手太阳小肠经从脖子上来,经过颧骨止于耳前。中医认为心和小肠相表里,这就决定了脸是胃口和心情的外在表现。
中医认为面子是由里子决定的。六腑(胃、小肠、大肠、胆、三焦、膀胱)功能的衰退是导致脸面颜色、光泽衰退的主要原因,所以真正的美容,应该是增强胃肠蠕动和消化排泄,抽筋、拉皮、打羊胎素、打肉*素都是治标不治本。
人活脸面树活皮,调理好身心健康就会有张好脸,别人才会给你面子。
督脉图额是天庭,颐是地阁北京有个颐和园,但“颐和”是什么意思?“颐和”从小处说就是吃得合适,从大处说就是颐养和气,不偏激、不走极端。下巴和两侧的腮帮子都是“颐”。颐指气使中的“颐”,就是努着下巴指派人,不动手、不动嘴,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相术把额看作天庭,那么颐就是地阁。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所谓福相、贵相就是额头要前凸,下巴要方正,腮帮子要鼓。《西游记》中有个人物,但见他“大耳横颐方面相,肩查腹满身躯胖。一腔春意喜盈盈,两眼秋波光荡荡。敞袖飘然福气多,芒鞋洒落精神壮”,说的就是大肚弥勒佛。大快朵颐在北京土话里叫“甩开腮帮子吃”。“朵”指咀嚼,《周易·颐卦》中说“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形容人大口吃得痛快。身体健康的人一般喜欢吃筋道、有嚼头的食物,不然感觉有劲儿没处使;身体虚弱特别是有胃病的人,咬嚼一会儿就腮帮子发酸,所以只能吃烂软的食物。七窍和长寿七窍就是头面部的七个窟窿眼儿,双眼、双鼻孔、双耳和嘴巴。古人把头面七窍加前后二阴称为九窍。女人还多了产道,总共十窍。人们常用七窍的状态来描述人的精神状态,聪明两个字指的就是双耳、双眼的功能状态好,代指人的精神状态好。俗话说的,人到老了“耳不聋眼不花”也是如此。开通七窍来感知和接纳外界的能量、信息、物质是为了后天的生存,如果衣食饱暖、安危生存无忧,那人就没必要消耗太多的精气神用在七窍上,就可以尽可能地闭户塞牖,关闭视听,眼不见、耳不听、口不食。唯一不能了断的是呼吸,但是我们可以有意识调节,使呼吸变得绵长悠远,呼和吸之间的停顿加长,进入所谓“胎息”的状态。这时候就有可能进入恍惚幽眇的浑沌状态,出神入化。人们被欲望驱使、环境鼓噪,不停奔波忙碌、拼命的情况,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整天盯着手机、电脑看的人,是不是已经视力下降或眼花了?整天塞着耳机听音乐的人,是不是开始耳鸣或听力下降了?整天自称吃货,不停地往嘴里塞各种美食的人,是不是血糖、血脂和尿酸都高了?整天呼吸肮脏、污浊空气的人,是不是肺里长出结节了?想长寿,就要做减法,少看、少听、少吃、多息。最简单的就是闭目养神。牙齿和婴儿牙和齿是有区别的。中文是象形文字,牙象征前面的门牙和犬牙,齿代表臼齿。牙的作用是切碎、撕裂食物,而齿的作用是用来研磨。牙齿合起来完成了咀嚼功能。对于婴儿来说,咀嚼与吞咽能力是需要学习的。6~12个月大的宝宝正是发展咀嚼与吞咽的关键期,如果没有练习,到了1岁以后他们就会拒绝尝试。即使孩子肯吃,有时也会马上吐掉,造成喂食上的困难。现在临床上出现的问题是,很多孩子的个别或全部的乳牙都烂掉了,去看牙医,牙医只能建议等大了换恒牙,而根本不关心这是孩子喂养方式和饮食习惯出了问题,这其实是一种富裕家庭的营养不良病。据作者的临床经验,幼儿乳牙糜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碳酸饮料和含糖饮料,二是消化不良和胃酸反流。这种孩子睡觉时容易折腾,在床上翻滚打把势,趴着睡觉,手脚心发烧,也容易嘴巴臭有口气,经常会出现嗓子疼和扁桃体肿大,脾气也不好,容易烦躁没有耐心。还有就是孩子乳牙到时不脱落,或者脱落以后不长新牙。有的人甚至会终身不换恒牙,带着奶牙长到中年。儿童不换牙和乳牙糜烂的原因及道理是一样的,都是营养过剩导致的营养不良。中医理论认为,人是天然被设计、制造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一个系统过度亢盛会削弱另外一个系统的功能。所谓相生相克,此消彼长。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而脾胃属土,如果饮食过度、营养过剩就会导致脾胃实热,克伐肾水,肾精不足,就无力支撑牙齿的生长发育。所以碰到这种情况的父母,应及时带儿童去看中医,调整饮食习惯,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忌口饮料、牛奶、水果。先服用帮助消化的中药,再吃补肾壮骨的中药,这样就能及时帮助孩子长出新牙。喉主天气,咽主地气老话说的“食不言寝不语”。这么苦口婆心的说教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怕咽喉紊乱不分,把食物或水浆呛到气管里。咽和喉是两个概念,咽通食道,喉通气管。《*帝内经》的《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说:“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咽与喉相连而有别。咽在后,下连食道,直贯胃腑,为胃之系;喉在前,下通气道,连于肺脏,属肺之系。《灵枢·忧恚无言》篇中说:“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咽喉的实际含义偏向喉。人可以几天或十几天不吃饭、不喝水,但不呼吸是分分钟钟要命的事。所以,扼住命运的咽喉多是指喉咙。中医称扁桃体为乳娥、喉核。中医认为,扁桃体出现红肿、疼痛、化脓是人体正气抵御外邪而产生的热*,是身体的正常预警,所以治疗上要因势利导,扶正祛邪,用清热解*、化痰散结的中药,比如金银花、连翘、桔梗、玄参等治疗。临床上常见的是慢性咽炎,这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不是正邪交争所致,而是内在阴血不足。咽喉为经脉循行之要冲,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外,其余经脉或直接抵达咽喉,或于咽喉旁经过。中医一般用养血、滋阴、润燥的方药,比如麦味地*丸、养阴清肺汤、清燥救肺汤。此外,通过针刺内脚踝正下方的骨缝照海穴,也能有效缓解咽喉干燥、疼痛。喉咙是人体的发声器官,喉像个小匣子装着两条发声的音弦——声带。咽主管吞咽食物,喉主呼吸、发声。咙与喉同意,指气管的开端,比如水龙头便有此意。喉咙主要的构造是喉结,基督教徒称之为“亚当的苹果”,说是人类祖先在伊甸园偷吃禁果,一块苹果卡在喉头就成了喉结。这种说法影响深远,给人造成只有男人有喉结而女人没有的印象。其实不然,男女都有喉结。胎儿在2个月时,喉软骨开始发育,出生后的5~6年里每年都在生长,但到了7岁或青春期,喉软骨基本停止生长。中医对喉结的认识离不开经络和脏腑,喉结是任脉和冲脉循行经过之处。任脉和冲脉都起于丹田,由先天肾精化生。冲脉和任脉气血不足会直接影响喉结发育,气血充盈,下面肾精封固不漏,男生就会长出喉结和胡须;反之,就会出现胡须稀少、喉结不长、声音不变的问题。针对男生的治疗需要先补肾、堵漏洞,再增益、充实肾精。民国时期唱京剧的名家都有一套自己养护嗓子的方法和秘诀。比如众人熟知的不吃辛辣,不嗜烟酒、睡前嚼梨片、平时喝胖大海等。但就是这也不能保证演员不会在演出当天突然失声。突发喑哑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加上内有积食、急火攻心。一般每个京剧名角都有个信得过的中医大夫,这时候救场如救火,医生赶来诊断检查后,一般予以疏风散寒清热的中药散剂或汤剂口服,通利咽喉,内容药物一般是蝉蜕、薄荷、木蝴蝶、白僵蚕等。有时候还需要进行针刺治疗,一般选取手腕上心经的通里穴或脚背上肝经的太冲穴,也有选取脖子上的风池、风府、天容、扶突、天突等穴位的。这是真刀真枪、检验功夫的时候,中医的喉科专家一般都能手到病除,保证京剧名角当晚登台演出亮嗓,给付医家的诊费也不菲,结局是皆大欢喜。比起急性失声而言,慢性的声音嘶哑更令人痛苦,因为它是登台讲课的老师、歌手和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病。比较严重的就是声带出现问题,有的长出息肉,有的长出结节,有的长出肿瘤,甚至患恶性肿瘤,也就是喉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慢性的声音嘶哑确实是烟酒嗓,过量的无节制吸烟和饮酒对声带刺激影响很大。中医看到的是吸烟、喝酒背后的东西,其实是无节制的昼夜颠倒的作息和压抑痛苦的心情。毕竟言为心声,内心的压抑、纠结,以及捏着嗓子说话和言不由衷的表达是声带出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向后弯脖子是曲项,向前弯脖子是曲颈脖子前面是颈,后面是项。向后弯脖子是曲项,向前弯脖子是曲颈。“向天歌”是嘴向上、向后弯脖子,当然就是“曲项向天歌”了。正常人的颈椎有个天然的生理弯曲,而且是向后弯的。这是人类进化的自然结果,至少说明人是经常仰面朝天,仰望星空的。自然界中,好像只有猪的脖子是直直的,而猪是从来不看天的。有了这个生理弯曲,人的颈椎像弹簧一样有弹性可压缩,才能更好地支撑头颅,保持前后左右的旋转活动。软组织附着于颈椎成长发育,肌肉在发力时保持紧绷,松懈时保持柔软,骨正筋柔,气血周流。为什么要区分颈项呢?两者除了位置不同,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也不同。脖子上连头颅,下接胸腔、脊柱,中间靠七节颈椎支撑;颈椎中间是脊髓,外边被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肌肉包裹。很多人喜欢啃鸡脖、鸭脖,原因是它们的脖子经常活动,是活肉,比僵死的肉更鲜嫩、更美味。相比而言,颈比项更重要。颈的正中是人的食管和气管,锁喉、割喉、断喉说的都是颈部;正中两侧就是颈动脉,中医把它叫作人迎。在诊断中要和手腕桡动脉相互比较参照,以判断身体状况。“交颈而眠”指两人面对面相拥,不仅敞开胸怀,而且把最致命的部位暴露给对方。“刎颈之交”其实就是交心换命的生死之交。冷兵器时代自杀的方式多是自刎,一般都是反向执刀划向一侧的颈动脉,身体因本能的疼痛,手臂向外撒开,导致切向脖子的力量加大,刀刃切得更深,快速了结。肩周炎的病根在生殖系统肩膀是躯干和上肢的接合部,内在是肩胛骨、锁骨和肱骨互相咬合形成的6个关节,关节被韧带和肌腱连接、固定,外面包裹着肌肉血管和神经。确切地说,肩和膀是两个概念,肩平膀圆。肩由躯干上方的锁骨和肩胛骨的上端搭建,上面覆盖着斜方肌,上连后项,下连脊柱和上背肩胛骨。膀指上肢肱骨和外侧覆盖的三角肌。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而又最灵活的关节,它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以及环转等运动。但肩关节的这个结构上的特点虽然保证了它的灵活性,但它的牢固性和稳定性都较其他关节稍差,是全身大关节中结构最不稳固的关节。说到肩膀就不能不说肩周炎,此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人群,又被称为“五十肩”,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中医有整体观,从来不认为肩膀疼就只是肩膀的事情。可以粗略地说,肩周炎是由风寒凝滞、气血瘀阻造成的。具体来讲,50岁这个年龄是女人闭经、男人性功能衰弱的阶段。人到中年,以前透支精血,积攒的病邪在身体阳气不足的情况下统一爆发。临床上我们观察到,肩周炎患者不论男女,其小腹往往冰凉而坚硬,按揉或点压小腹时,即可诱发或加重其肩周疼痛,有的患者会感觉到肩膀发酸、冒凉气,可见肩周炎的病根还是在生殖系统上。中医治疗肩周炎首先通过针刺、艾灸和按摩的方法,松解肩周局部的组织粘连,暂时缓解疼痛。对肩膀剧痛不让触摸的患者,可以针刺肩膀对侧小腿足阳明胃经的条口穴,达到快速止痛的目的。想根治肩周炎,还是要服用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的药物。小肚子变得温暖柔软了,肩膀才能不疼,变得灵活自如。腋下无汗,心气不通我们知道,想让人发笑就去挠胳肢窝。其实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健康的人或心气足的人会发笑,尤其是健康的孩子,浑身都是痒痒肉,稍微触碰就“咯、咯、咯”笑个不停。心气虚或邪气扰心的人,被人挠胳肢窝时,产生的是痛苦和厌恶。传说,中世纪欧洲有一种刑罚就是久久地挠人胳肢窝,直到把人折磨死为止。腋窝俗称“胳肢窝”,是身和体的接合部之一,连接胸腔和上肢。肩关节由锁骨、肩胛骨、肋骨和上臂的肱骨合围,与肌肉和筋腱共同搭建了这么一个小窝,让软组织血管、神经、淋巴管和皮毛受到庇护,得以窝据。20世纪80年代出现气功热的时候,社会上有很多气功骗子。有人声称自己可以用意念控制自己的血压,其骗术的奥秘就在于腋窝夹着一个皮球,夹紧胳膊的时候,皮球压迫腋动脉,造成供血障碍,使得中肘窝检测的血压升高。放松胳膊的时候,皮球不再压迫腋动脉,血压回归正常。中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腋窝,把腋动脉的搏动点称为极泉穴。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第一个穴位,按压并弹拨极泉穴时,如果酥麻酸胀的感觉能够传导到手掌小指的末端,那就说明心经是通畅的。反之,如果点按极泉穴时,产生剧痛的感觉,那就说明腋窝已经窝藏了邪气,人的心情和心神被干扰,会推断出人的情绪、情感和睡眠都出现了问题。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主喜乐。心气足了,人会自然而然地高兴,为人处世都很阳光、正面。心气虚了,就会丧失欲望、兴趣和好奇心,干什么都没心气、没劲。如果邪气乘虚而入,那人就会产生消极厌世、自卑、愧疚和自杀的情绪。腋窝本来是对外开放的,因为腋窝有丰富的汗腺。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出汗本身就是身体排*的一种方式。腋下无汗的人,一半是精血枯竭,另一半是心气不通畅。胸宽豁达,胸窄敏感精气神是中医的基本概念。精泛指有形的物质,是构成血肉之躯的基础。最宝贵的是藏在骨子里的精髓,包括被头颅包裹的脑髓,被颈椎、胸椎、尾椎包裹的脊髓,被骨头包裹的骨髓,还有牙髓(中医认为牙为骨之余)。其次就是被骨头半包裹起来的五藏:肝、心、脾、肺、肾。“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所谓骨头半包裹的部位就是指胸膛。中医认为身心不二,性格、情绪的物质基础都是肉身,胸廓宽的人多性情豁达开朗,善于交际,精力充沛;胸廓极窄的人细腻、敏感、多疑,容易受伤害,但是有艺术天赋。胸廓的宽窄主要来自先天遗传,后天难以改变,最好是知天达命,顺应身体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当然,在少年儿童时,让男孩子多做俯卧撑和双杠的支撑动作,有利于扩展胸襟,提高胸腔的容量。胸膛的正中,两乳头中间,约第4肋和第5肋间的地方有一个重要的穴位——膻中。所谓“人活一口气”,膻中就是这口气的汇聚之处。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过于亢进或过于压抑,最终往往蓄积在膻中。人一旦负面能量积蓄过久,虽然没有产生器质性的病理问题,但会出现许多难以忍受的症状,比如胸闷、胸痛、心悸、惊恐、焦虑等。这是非物质的能量积累,大猩猩极端愤怒下的招牌动作,双手捶打膻中穴,就能释放蓄积的邪气。“捶胸顿足”就是这么来的,顿足的目的是鼓舞肾气,配合大呼小叫就更利于舒畅心情。乳腺癌,情欲不遂、忧愁暗恨郁结所致乳的本意并不是指奶汁或喂奶,而是专指人或鸟生子(兽类生子叫产)。从其字形就能体会字意:左上角代表玄鸟,左下是子,右边流动曲线会意哺育。说到哺乳,现代人粗糙的理解就是喂奶。这只是“乳”之意,而“哺”的意思被完全忽略了。“哺”指嘴对嘴喂食。嗷嗷待哺,就是小鸟在巢中张开小嘴等着老鸟来喂虫子。周公吐哺,是说周公勤于*务,一顿饭的工夫,三次把吃到嘴里的食物吐出来,好去接待客人。乳房并不只是为了喂奶而存在,否则很难解释男人为什么也长乳房。乳房,特别是乳头,首先是性器官,是性敏感点。乳头的正中是膻中穴,“膻中者,喜乐出焉”,性情萌动的时候,前期会有脸红心跳、心头撞鹿的感觉;中期则出现乳头微痒挠心、乳房鼓胀、乳头变硬勃起的状态。前戏的时候抚、触、揉、按、吸吮乳房和乳头,能有效刺激动情,促进性腺分泌、阴茎勃起,保证性爱质量。“宁舍娇儿不舍郎”说的就是人性在乳房上对于性爱和哺乳这两个功能的取舍。反过来讲,乳房也是恶劣情绪和情感的集结中心。长期或强烈的情绪、感情伤害都会在乳房留下能量和物质的淤积,最终导致肿瘤和癌变。中医理论认为,人有五脏六腑,其中对于负责情绪变化的心包来说,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过度激烈的变化会伤心,进而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所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忧则气沉,思则气结”。心包经的募穴,即发源地总开关,就是膻中穴。心包经经过乳头,在乳头上方一寸浮出体表,就是天池穴,是乳腺癌的高发部位。中医学认为,乳腺癌是情欲不遂、忧愁暗恨郁结所致。乳头正上方的穴位叫“膺窗”,知道成语“义愤填膺”,就不难理解这里为什么是乳腺增生的多发部位。很多女性在月经前,乳腺上方开始鼓胀疼痛,脾气变得暴躁易怒,有的还会莫名哭泣。直到月经来了,排出血块,疼痛才会消失,情绪才会好转。这些人平素性情温和、隐忍,甚至是委曲求全、忍气吞声,非得借助经前肝胆气血旺盛时才能发作一下。从中医的角度看,物质背后有能量的推动(气),气的背后有精神指引方向。仅仅从物质层面理解乳房疾病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