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臭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入行论第八品静虑颂词
TUhjnbcbe - 2021/4/19 18:1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http://m.39.net/pf/bdfyy/


  戊一、静虑


  


  己一、略说连接下文:

发起精进已,意当住禅定;心意涣散者,危陷惑牙间。


  修行人发起精进以后,应该将心意安住于禅定,因为心意沉掉涣散的人,如同居住在烦恼巨兽的利齿之间,危险万状。


  己二绝断静虑之违品


  庚一、略说:

身心若寂静,散乱即不生,故应舍世间,尽弃诸俗虑。


  如果身心远离了世俗尘嚣和欲望获得寂静时,种种散乱就不会生起,所以应舍离世间,进而完全抛弃一切尘俗的思虑。


  庚二广说


  壬一、需断世间之理由:

贪亲爱利等,则难舍世间;故当尽弃彼,随智修观行。


  如果贪恋亲友,爱执名利等俗事,自己则很难舍离世间,所以应当完全舍弃一切世俗贪爱,并依循智者所说的方法去思维修习。

有止诸胜观,能灭诸烦恼。知已先求止,止由离贪成。


  依靠禅定所生的胜观,才能灭尽种种烦恼种子。知道了这个道理后,应当首先努力求得寂止,而想修成寂止又须先使内心远离世间贪著。


  壬二、绝断贪于内有情界:

自身本无常,犹贪无常人,纵历百千生,不见所爱人。


  自己的身命本来就是无常易坏之法,如果还要贪爱无常的亲友而造罪,那只有堕入恶趣,纵然历经百千次的转生,也没有机会遇见自己所喜爱的人。

未遇则不喜,不能入等至;纵见不知足,如昔因爱苦。


  如果不能亲近所爱的人,心里则闷闷不乐,无法趋入等持;即使见了面,也不会知足,仍然像未见时一样因永无满足的贪爱而痛苦。

若贪诸有情,则障实性慧,亦毁厌离心,终遭愁叹苦。


  如果贪执有情,则会障蔽洞见诸法实相的智慧,也会毁坏导向解脱的厌离生死之心,最终要遭受轮回诸苦的逼迫而忧恼。

若心专念彼,此生将虚度,无常众亲友,亦坏真常法。


  如果一心思念所贪爱的亲人,今生将毫无意义地虚度,而且所贪爱的众亲友,还会破坏对真常安乐法的证悟。

行为同凡愚,必堕三恶趣;心若赴圣境,何需近凡愚?


  如果自己的行为和凡愚者一样,那必定会堕向三恶趣,自心如果向往解脱圣境,何必亲近愚痴凡夫而增加逆缘呢?

刹那成密友,须臾复结仇,喜处亦生嗔,凡夫取悦难。


  刹那之间,他们会成为密友,而不小心得罪了,须臾间又会变成仇敌,对于本应欢喜信受的善行也会生起嗔恚,异生凡夫真是难以取悦啊!

忠告则生嗔,反劝离诸善,若不从彼语,嗔怒堕恶趣。


  进献忠言时,他们不但要生嗔恨,还会反劝我们放弃各种善法,如果不听从他们的恶言,他们便会大发嗔怒而堕入恶趣。

妒高竞相等,傲卑赞复骄,逆耳更生嗔,处俗怎得益。


  对胜于自己者生嫉妒;对与自己相等者,则争强好胜;对卑微的人又生傲慢;受到称赞又会骄矜自满;听到逆耳之言更是怒气冲冲,与这样的凡夫俗子交往怎会有利益呢?

伴愚必然生,自赞毁他过,好谈世间乐,无义不善事。


  与凡愚者亲近交往,必定会导致自己犯下自赞毁他的罪过,并且喜好闲谈世间的欲乐盛事,与一些无聊之事,伤风败德的不善之事。

是故近亲友,徒然自招损,彼既无益我,吾亦未利彼。


  总之,和愚昧的亲友交往过密,只会给自己带来损害,他们对我的修行没有什么利益可言,我也不能给他们真正的利益。

故应远凡愚,会时喜相迎,亦莫太亲密,善系君子谊。


  因此应该远离凡愚俗人,一旦遇上了,应和颜悦色地善待他们,但是不要过于亲密,应善巧地采取君子之交的不亲不疏。

犹如蜂采蜜,为法化缘已,如昔未谋面,淡然而处之。


  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修行人为了维持修法而外出化缘,以后也应如同素昧平生,以平常淡然之心与他人相处。


  壬三、绝断贪于外财等世间:

吾富受恭敬,众人皆喜我,若持此骄慢,殁后定生惧。


  我的利养丰厚,又受人尊重,很多人都喜欢我,如果因此而生起骄慢,死后一定难逃堕落恶趣的恐惧痛苦。

故汝愚痴意,无论贪何物,定感苦果报,千倍所贪得。


  因此,不辨利害得失的愚痴意识啊!今生无论你贪图名闻利养等任何事物,将来必定会感得千倍所贪得事物的痛苦报应。

故智不应贪,贪生三途怖。应当坚信解,彼性本应舍。


  所以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要贪著外境财利,贪著这些将引生堕落三恶道的恐惧。应该坚定地相信了解:从本性来看,名利等事物都是应舍离之物。

纵吾财物丰,令誉遍称扬,所集诸名利,非随心所欲。


  即使我的财物利养丰富,美名也传扬十方,但是今生中努力聚集的名利,却无法随心所欲地伴我而行。

若有人毁我,赞誉何足喜?若有人赞我,讥毁何足忧?


  如果有人毁谤我,那么再多的赞美怎值得高兴呢?如果有人赞美我,那么讥讽毁谤又怎值得忧伤呢?

有情种种心,诸佛难尽悦,何况劣如我?故应舍此虑。


  有情众生有种种不同性向和爱好,就连诸佛也难以使他们全部称心满意,何况我这样卑劣无能的凡夫呢?所以我应该放弃讨好世人的念头。

睥睨穷行者,诋毁富修士;性本难为侣,处彼怎得乐?


  世人对清贫的苦行者非常蔑视,对利养丰厚的修行人,又经常诋毁,凡愚的本性就难以结为法侣,和他们在一起,怎么能得到快乐呢?

如来曾宣示:凡愚若无利,郁郁终寡欢,故莫友凡愚。


  如来曾经开示说:如果不能得到所欲的名利,愚痴的凡夫就会闷闷不乐,因此不要与凡俗之辈交往。


  壬四、断已依止寂静处:

林中鸟兽树,不出刺耳音,伴彼心常乐,何时共安居?


  山林中的树木、飞鸟和走兽,不会发出刺耳烦心的言词声音,与它们相伴,内心会非常安乐平静,何时我才能和它们一起快乐地安居呢?

何时住树下,岩洞无人寺,愿心不眷顾,断舍尘世贪?何时方移栖,天然辽阔地,不执为我所,无贪恣意行?


  何时我能心无挂碍地安住在树荫下、岩洞中或无人干扰的寺庙里修行呢?愿我的内心能以此不再眷念家宅和亲友,断舍一切对尘世的贪欲。何时我才能迁居于辽阔的自然环境中,不执著它是我所拥有的地域,心无贪执而无牵无挂自在地修行呢?

何时居无惧,唯持钵等器,匪盗不需衣,乃至不蔽体?


  何时我才能无忧无虑地在山林中安居,只携带着钵、滤水器等几件必需的用具,身着匪盗也不会要的粪扫衣,自在洒脱乃至于不需要作任何遮蔽伪饰。

何时赴寒林,触景生此情:他骨及吾体,悉皆坏灭法。吾身速腐朽,彼臭令狐狼,不敢趋前尝,其变终至此。


  何时我能赴往尸林,观看尸林中的惨景而生起深切的认识:他人腐烂的尸骨与我的身体,都一样是无常坏灭之法啊!我的身体很快就会死亡、腐朽,它的臭气使贪食腐肉的狐狼,都不敢趋前品尝,这样的无常变坏结局最终一定会降临啊!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何况是他亲?生既孤独生,殁复独自亡,苦痛无人摊,亲眷有何益?


  自己孤零零地独身来到世间,出生时骨肉本是连在一起的,可是死亡之后也得各自分散,更何况是个体相异的亲友呢?生时既然是自己孤零零地出生,死时也只能独自死亡,自己的苦痛他人无法代受,这样亲友眷属有什么利益呢?

如诸行路客,不执暂留舍,如是行有道,岂应恋生家。


  好比那些过路的旅人,不会贪著暂时歇脚的房舍,同样在三有苦途中漂泊流浪的人,岂应留恋偶尔一遇的亲友和家园!

迨及众亲友,伤痛及哀泣,四人掮吾体,届时赴寒林。无亲亦无怨,只身隐山林,先若视同死,殁已无人忧。四周既无人,哀伤或为害,故修随念佛,无人扰令散。


  等到死亡后,亲友们都会围着我哀伤哭泣,然后四个人扛起我的尸体,送往尸陀林,既然最终难逃这样的结局,为何不趁早上那儿修行呢?所以我应及早离开亲友和怨仇,独自一人隐居寂静的山林中修法,如果亲友们认为我早已不在人世,那么纵然死了,也不会有人为我忧伤哀愁。临终之时,身旁既无人痛哭或前来伤害,所以当我修习随念三宝等正法时,不会受到干扰使自己分心散乱。

故当独自栖,事少易安乐,灵秀宜人林,止息众散乱。


  因此,我应当独自栖隐在容易生活,没有琐事违缘扰恼,风景灵秀、令人心旷神怡的森林里,努力止息一切掉举散乱。

尽弃俗虑已,吾心当专一,为令入等至,制惑而精进。


  舍弃一切世俗的思虑后,我应心系一缘,为了使自心趋入三摩地、制伏一切烦恼而精勤修持禅定。


  辛二舍妄念


  壬一、略说:

现世及来世,诸欲引灾祸,今生砍杀缚,来世入地狱。


  无论在今生或来世,耽著五欲都会带来莫大灾难:今生会使人遭受砍杀捆缚等痛苦,在来世更会有堕入地狱受苦的巨大苦果。


  壬二广说


  子一、观因者难为:

月老媒婆前,何故屡恳求?为何全不忌,诸罪或恶名?


  在月老媒婆面前,为何总要恳求牵线作媒,让自己得到女人呢?为什么一点都不顾忌,因此而犯下诸种重罪或招致恶名呢?

纵险吾亦投,资财愿耗尽,只为女入怀,销*获至乐。除骨更无余,与其苦贪执,非我自主躯,何如趣涅槃?


  尽管危机重重,我也要冒险尝试,就算散尽万贯家私,也心甘情愿,只因为女人的投怀送抱,能给自己带来莫大的销*喜乐。然而除了一堆白骨和血肉等不净物之外,女身更无其余可贪之处,因此与其苦苦贪恋这个非我能拥有与自主的不净女身,何不如追求解脱的涅槃妙乐呢?


  子二、本体不清净:

始则奋抬头,揭已羞垂视,葬前见未见,悉以纱覆面。昔隐惑君容,今现明眼前,鹫已去其纱,既见何故逃?


  初次会面时,少女鼓足勇气才敢抬头,揭开面纱后更加娇羞,只敢低头垂视,在她死亡埋葬之前,无论遇到任何男士,都得用面纱把脸遮盖起来。然而从前使你迷惑颠倒的娇容,现在完全呈现在眼前,尸林中的秃鹫已经撕开她的面纱衣裳,既然看清楚了,为何你要害怕逃走呢?

昔日他眼窥,汝即忙守护,今鹫食彼肉,吝汝何不护?既见此聚尸,鹫兽竞分食,何苦以花饰,殷献鸟兽食?


  昔日其他男人仅仅用眼角偷偷欣赏,你就要忙着遮挡他们的视线,今天秃鹫在撕食她的皮肉,吝啬嫉妒的你为何不保护她呢?眼看着这堆不净物所聚成的尸体,为众多秃鹫、野兽所吞食,事实既然如此,你先前又何苦以花鬘等饰物,殷勤地奉献给这鸟兽的食物呢?

若汝见白骨,静卧犹惊怖,何不惧少女,灵动如活尸?


  如果见到白色的骷髅,即使静卧不动也会令你惊怖不安,那么由风大带动的少女之灵动活尸,你为什么一点儿也不害怕呢?

昔衣汝亦贪,今裸何不欲?若谓厌不净,何故拥着衣?


  从前,就连为衣饰所蔽的女身都要贪爱,现在为何不去贪爱那裸露的女身呢?如果说,你不喜欢那不净的身体,那么为何会拥抱着原本污秽的着衣女人而满足呢,难道是贪爱她的衣服吗?

粪便与口涎,悉从饮食生,何故贪口液,不乐臭粪便?


  粪便与口水涎液等,都是从饮食消化而生的脏物,你为何贪爱吸吮她的口水,却不喜欢她的臭粪便呢?

嗜欲者不贪,柔软木棉枕,谓无女体臭。彼诚迷秽垢。迷劣欲者言:棉枕虽滑柔,难成鸳鸯眠。于彼反生嗔。


  贪欲强烈的人只贪求细滑的女人躯体,而不会贪著柔软的木棉枕,他们说:“木棉枕没有女人的体味。”这些人显然已被脏物迷昏了头。沉迷于卑劣欲望的人说:“木棉枕虽光滑柔软,却无法两相交合成鸳鸯美眠。”因此,有时反而会讨厌憎恨木棉枕。

若谓厌不净,肌腱系骨架,肉泥粉饰女,何以拥入怀?


  如果说,你厌恶不清净的粪便浓血等物,那么以肌腱紧系骨架,充以内脏粪尿,再用肉泥薄皮粉饰的女身,你为何要紧紧拥入怀抱呢?

汝自多不净,日用恒经历,岂贪不得足,犹图他垢囊?


  其实你自己拥有的不净物已经够多了,而且日用寻常,时刻都要伴随着它们,难道这些脏东西还不够你享受吗?为何还要贪图其他的臭皮囊呢?

若谓喜彼肉,欲观并摸触,则汝何不欲,无心尸肉躯?所欲妇女心,无从观与触,可触非心识,空拥何所为?


  如果说你喜欢女人的细皮嫩肉,所以要观看并触摸她,那么你为什么不贪求那已经死亡的无心尸肉呢?如果说,你贪求的是女人的心,但是心识既无法观赏也无法触摸,可以触及的绝对不是心识,你无聊地拥着女身作什么呢?

不明他不净,犹非稀奇事,不知自不净,此则太稀奇!


  一个人不明白他人的身体原本不净,这还有情可原,如果对日夜相伴的自身不净都不知道,那就太稀奇了!

汝执不净心,何故舍晨曦,初启嫩莲花,反着垢秽囊?


  你这个贪爱脏东西的糊涂心意啊,在晨曦中刚刚开启的白嫩香洁莲花,你为什么不去爱乐,反而要贪著那充满污秽的臭皮囊呢?

若汝不欲触,粪便所涂地,云何反欲抚,泄垢体私处?


  如果你不想触摸曾经涂过粪便垢秽的地方,那为什么反而想去抚摸天天排泄粪秽等脏物的身体私处呢?

若谓厌不净,垢种所孕育,秽处所出生,何以搂入怀?粪便所生蛆,虽小尚不欲,云何汝反欲,垢生不净躯。


  如果说,你不喜欢肮脏的东西,那么由腥臭的受精卵孕育而成,再从肮脏的产道生出来的女身,你为什么要紧紧搂入怀中呢?粪便中长出来的蛆虫,虽然很小,你也不想碰触它,怎么反而贪求不净胎中所生,而且充满不净物的身躯呢?

汝自不净身,非仅不轻弃,反因贪不净,图彼臭皮囊。


  你对自己那充满污秽的身体,不但不轻视、厌弃,反而因执爱不净之物而贪图别人的臭皮囊,真是糊涂啊!

宜人冰片等,米饭或菜疏,食已复排出,大地亦染污。


  宜人的冰片等香料,可口美味的米饭和菜蔬,吃进身体后再排泄出来,竟然连大地都会被熏臭染污。

垢身浊如此,亲见若复疑,应观寒尸林,腐身不净景。


  身体的污浊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仍有怀疑,应该到寒林中去瞧瞧,看看那些腐臭的弃尸和其他恶心的不净景象。

皮表迸袭尸,见者生大畏,知已复何能,好色生欢喜?


  尸林中的那表皮迸裂、血肉不净狼藉的腐尸景象,看到的人都会十分害怕,认清身体的真相后,怎可能再去贪爱那不净的身躯呢?

涂身微妙香,栴檀非她身,何以因异香,贪著她身躯?


  女人身上所散发的微妙香气,发自涂抹的栴檀香水而非她的身体,既然如此,为何因那不相干的香气,而贪著女人的臭秽躯体呢?

身味若本臭,不贪岂非善?贪俗无聊辈,为何身涂香?


  如果身体本来就是臭恶的,那么不去贪著它岂非明智之举吗?那些贪爱低俗欲乐的无聊之辈,为什么偏要在不净身上涂抹香水呢?

若香属栴檀,身出乃异味,何以因异香,贪爱女身躯?


  如果妙香是从栴檀香水所发出,而身体的味道与此完全不同,那为什么为了那不相干的香气,而贪爱女人的身躯呢?

长发污修爪,*牙泥臭味,皆令人怖畏,躯体自本性,


  蓬散脏乱的长发,又长又尖的污秽指甲,*斑斑的牙齿,浑身的油汗泥秽臭味,如果这些可怕的现象都是人体的本来面目,那么你何必贪著伪饰的身体呢?

饰身伤己器,何故令锋利?自迷痴狂徒,呜呼满天下!


  伪饰身体就像伤害自己的武器一样,你为什么拼命地以伪饰去磨利它呢?呜呼!这种自我诳惑的痴狂之徒,遍满天下都有啊!

寒林唯见骨,意若生厌离,岂乐活白骨,充塞寒林城?


  如果在寒林中只是见到不动的尸骨,就会使人害怕而心生厌离,那么你怎会喜欢住在那充满活动白骨的城镇寒林呢?


  子三、果者观多害:

复次女垢身,无酬不可得,今生逐尘劳,彼世遭狱难。


  再者,那充满污垢的女身,不付出代价是得不到的,贪者今生必须为她一辈子奔波劳碌追逐欲尘,来世也还要因此饱受地狱等苦难。

少无生财力,及长怎享乐?财积寿渐近,衰老欲何为?


  年少时没有能力赚钱,等长大了凭什么享受欲乐呢?盛年之时为了积聚钱财而辛劳,等钱财积聚起来时,年纪也老了,衰朽老翁还要色欲做什么呢?

多欲卑下人,白日劳力竭,夜归精气散,身如死尸眠。


  多欲的卑下低贱苦力,白日的劳作使体能耗尽,晚上回家时精气涣散困顿至极,身如死尸一样睡在床上,无法享受欲乐。

或需赴他乡,长途历辛劳,虽欲会娇妻,终年不相见。


  有些人为了生计而需远赴他乡,历尽长途跋涉的艰辛,虽然他们渴望与娇妻欢聚,却终年也难得见上一面。

或人为谋利,因愚卖身讫,然利犹未得,空随业风去。


  也有人为了谋求微薄的利益,愚昧地出卖自身,然而应得的财利还没有到手,自己已经随业风飘泊而去了。

或人自售身,任随他指使,妻妾纵临产,荒郊树下生。


  有人自卖其身为人仆佣,自己一点自主权也没有,完全要听任主人的差遣,即使是妻子临产之时,也只能到荒郊野地或树下生孩子。

欲欺凡夫谓:求活谋生故,虑丧赴疆场,为利成佣奴。


  被贪欲所蒙蔽的凡夫说:为了生存,我必须设法赚取养家活口的资财,因此虽然担心送命,仍然要披甲从*奔赴疆场,为了蝇头小利也要当奴仆。

为欲或丧身,或竖利戈尖,或遭短矛刺,乃至火焚烧。


  有人为了贪欲,或被杀身亡;或被人从肛门贯穿头顶,竖挂在利戈尖上;或遭到短矛的刺杀;或被投入火中烧死。


  癸二、断外财等:

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财富的积聚、守护、耗散过程中充满着痛苦及苦因,以此应知财产是无边祸害的根源,那些为贪爱金钱而散乱的人,永远没有机会脱离三有的痛苦。

贪欲生众苦,害多福利少,如彼拖车牲,唯得数口草。


  贪欲财利一定会导致众多的痛苦,这种行为害多利少,就像那正在拉车的牛马等牲畜,为了吃几口路旁的草一样,得不偿失。

彼利极微薄,虽畜不难得,为彼勤苦众,竟毁暇满身。


  其实,像养家糊口这些微小的利益,就连旁生也不难办到,但是无知的人们竟然为了这些而奔波受苦,白白糟蹋了难得的暇满人身。

诸欲终坏灭,贪彼易堕狱,为此瞬息乐,须久历艰困。


  五欲总是坏灭无常之法,但是贪著它却容易使自己堕入地狱恶趣,如是为了那瞬间的享乐,也必须长期忍受艰难困苦。

彼困千万分,便足成佛道。欲者较菩萨,苦多无菩提。


  只要以追逐欲乐所付出艰辛努力的千万分之一去修行正法,就足以成就无上的佛道。与修菩萨行的菩萨比起来,贪欲者苦难无际却没有证得菩提的福份。

思维地狱苦,始知诸欲患,非*兵器火,险地所能拟。


  如果仔细思维地狱恶趣的痛苦,就会知道五欲对人们的伤害,不是*药、兵器、烈火与危崖怨敌等险处的祸害所能比拟。


  癸三、忆念寂静之功德:

故当厌诸欲,欣乐阿兰若。离诤无烦恼,寂静山林中,皎洁明月光,清凉似檀香,倾泄平石上,如宫意生欢。林风无声息,徐徐默吹送,有福瑜伽士,踱步思利他。


  因此,初学的菩萨应当厌离五欲,欣乐地安住于寂静兰若而修持禅定。那没有争斗烦恼、寂静无人的山林中,皎洁的明月光,清凉得犹如栴檀香露,轻柔地涂敷在宽阔平坦的岩石上,禅修的岩窟舒适如同王宫,令人心意轻松愉悦。林间万籁无声,微风徐徐地吹拂,有福德的瑜伽行者,踱着细步,静思利他的菩提心。

空舍岩洞树,随时任意住,尽舍护持苦,无忌恣意行。


  无人处的茅舍、岩洞与大树,随时都可任意安住,以此也免除了一切储存和守护财产的痛苦,可以无拘无束专心地修行。

离贪自在行,谁亦不相干,王侯亦难享,知足闲居欢。


  像这样远离贪著、自由自在的修行者,与任何尘俗都无有干系牵缠,就算是帝释天王等,也难享有这种知足的山居修行之乐。


  己三修真实之静虑


  庚一、略说连接下文:

远离诸尘缘,思彼具功德,尽息诸分别,观修菩提心。


  如上思维远离身心尘缘安住阿兰若的种种功德后,就应止息妄想分别,观修大乘菩提心。


  庚二广说静虑修法


  壬一、略说:

首当勤观修,自他本平等;避苦求乐同,护他如护己。


  首先应当精勤观修,自己和他人本来平等,避苦求乐是我与众生共同的需求,所以应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其他众生。


  壬二广说


  癸一、如何修平等法:

手足肢虽众,护如身相同;众生苦乐殊,求乐与我同。


  一个人的手脚等不同肢体虽然众多,但是把它们都当成自身一部分来保护却相同,同样,众生的苦乐感受虽然互异,但是追求快乐的意愿却和我完全相同。

虽吾所受苦,不伤他人身,此苦亦当除,执我难忍故。如是他诸苦,虽不临吾身,彼苦仍应除,执我难忍故。


  虽然自身所感受的痛苦,不会伤及他人的身心,但是这些痛苦我也应该解除,因为自己执著身为我而极难忍受。同样,虽然别人遭受的那些痛苦,不会转移到我身上,不过我还是应当解除它们,因为一旦将他人的身体执为我,我也会为之而难以忍受。

吾应除他苦,他苦如自苦;吾当利乐他,有情如吾身。


  我应该解除他人的痛苦,因为他人之苦也是苦,就像自己的痛苦一样;我应当利乐众生,因为自他都是有情,使众生快乐就如同使自身快乐一样。

自与他双方,求乐既相同,自他何差殊?何故求独乐?


  既然自己与别人两方面,都同样追求快乐,那么自他的需求有何差别,为何只求自己一个人的快乐呢?

自与他双方,恶苦既相同,自他何差殊?何故唯自护?


  既然自他两方面,都同样不喜欢痛苦,那么他们和我的这种心理需求有何区别呢?为什么不爱护别人而只爱护自己呢?

谓彼不伤吾,故不护他苦;后苦不害今,何故汝防护?若谓当受苦;此诚邪思维!亡者他体故,生者亦复然。


  如果说,他的痛苦不会伤害到我,所以不需要替他防护解除痛苦,那么未来的痛苦现在也不会伤害你,你又何必防范它呢?如果说,不防患未然,将会使我在以后受苦,这完全是一种邪的分别念,当下的“我”怎可能受未来之苦呢?因为死者是今生的“我”,而转生受苦者又是另一个生命体。

若谓自身苦,应由自防护;足苦非手苦,何故手护足?


  如果说,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任何痛苦,应当由受苦者自己去防护,照这种观点,那么脚的痛苦不属于手的痛苦,手又何必多管闲事,忙着去保护受伤的脚呢?

若谓此非理,执我故如此;执自他非理,唯当极力断。


  如果说,防患于未然和以手护脚虽然不合理,但自己已经习惯执著为我和我所,所以会这样做,而执著自他有分别的心念也不合理,应当尽力断除这种轮回根本的邪见。

相续与蕴聚,假名如*鬘;本无受苦者,谁复感彼苦?既无受苦者,诸苦无分别。苦故即当除,何需强区分?


  所谓前世后世的相续和五蕴聚合,都只是假名而已,就像念珠和*队一样,既然本来就没有受苦者,那么还有谁在感受痛苦呢?既然没有真实独立自存的受苦者,痛苦也就没有什么分别,所以只要是苦就应解除,何必坚持区分自他呢?

不应有此诤:何需除他苦?欲除悉应除,否则自他如。


  如果说既无真实的受苦者与痛苦,那何必去消除众生的痛苦呢?这种诤难不合理,因为陷入愚痴妄执中的众生仍然会被幻苦所困惑,所以要除苦就应平等地消除,否则也应平等保留自他的痛苦。


  癸二、于彼妨难:

悲心引众苦,何苦强催生?若愍众生苦,自苦云何增?


  问:悲济众生将为自己引来很多痛苦,为什么要强行激发悲心呢?答:如果菩萨一心愍念众生之苦,那么自己的痛苦怎么会增加呢?

一苦若能除,众多他人苦,为利自他故,慈者乐彼苦。妙花月虽知,国王有害意,然为尽众苦,不惜殉自命。


  即使悲济众生会为自己带来痛苦,但是以一个人有限的痛苦,如果能取代众生无边痛苦,那么为了解救自己和其他众生,大慈大悲的菩萨将乐于承担这种痛苦。如《月灯三昧经》中记载:妙花月菩萨虽然知道国王会杀害他,但是为了使众多有情获得解脱,他毅然前往说法,并殉道该国。


  癸三、如是修习之功德:

如是修自心,则乐灭他苦;恶狱亦乐往,如鹅趣莲池。


  像这样修习等观自他而成熟悲心的菩萨,定会乐于消除其他众生的痛苦,甚至为了利乐无间地狱众生,菩萨也会欣然而往,如同天鹅欢喜地趣入莲花池一样。

有情若解脱,心喜如大海;此喜宁不足?云何唯自度?


  如果有情解脱了轮回痛苦,菩萨心中的喜悦一定会像大海一样深广无际,这样的喜悦难道你还不满足吗?为什么要追求独自寂灭解脱之乐呢?

故虽谋他利,然无骄矜气。一心乐利他,不望得善报。


  因此,菩萨虽然不停地为众生谋福利,但绝不会因此而骄矜自满。菩萨一心一意地乐于利他,而不夹杂任何得善报的希企。


  壬三、摄义:

微如言不逊,吾亦慎防护;如是于他苦,当习悲护心。


  对自身痛苦即使小如他人的不逊言词,我也会谨慎防护以免受伤害,同样,对于他人的任何痛苦,我也应该平等地修习慈悲爱护之心。


  辛二自他相换修法


  壬一、以理而略说:

如亲精卵聚,本非吾自身,串习故执取,精卵聚为我。如是于他身,何不执为我?自身换他身,是故亦无难。


  就像父精母卵聚合而成的受精卵胚,本来不是我的身体,但因无始以来俱生我执串习的原因,自己错误地将它执取为我。同样,由精卵聚合而长成的他人身体,为何不能观为我呢?以自身替代他身受苦,按道理不应有任何困难。

自身过患多,他身功德广。知已当修习,爱他弃我执。


  自身是众多祸患的渊薮,他人是广大功德之源,认清这个道理后,就应当精勤修习断弃对自身的执爱,而慈爱他人。


  壬二广说修法


  子一、取受他者:

众人皆认许,手足是身肢。如是何不许:有情众生分?于此无我躯,串习成我所;如是于他身,何不生我觉?


  每个人都会把手脚等肢体当成为身体的一部分,那么为何不同样把每一位有情,都当成众生整体的一部分而保护呢?因长久串习,在无我的身躯上竟然产生了“我”的错觉,同样对其他有情观修为我所,有什么理由不能生起我的感觉呢?

故虽谋他利,然无骄矜气;如人自喂食,未曾盼回报。


  因此菩萨虽然一心为人谋利,却无丝毫骄矜之气,就像人们给自己喂饭一样,从来没有希求回馈或善报。

微如言不逊,吾亦慎回护;如是于众生,当习悲护心。


  对微如他人不逊言词的痛苦,我也会谨慎小心地防范以免受伤害,对众生的任何痛苦,我也应该同样地对待,常修慈悲和爱护。

怙主观世音,为除众怖畏,涌现大悲心,加持自圣号。


  因此大悲怙主观世音菩萨,甚至为了消除众生畏惧大众等不安恐慌,慈悲地加持自己的名号,使称念圣号者获得平安宁静。

闻名昔丧胆,因久习近故,失彼竟寡欢,知难应莫退。


  以前连听到名称都害怕的事,由于长久亲近串习,现在偶一失去,反而会觉得忧闷不乐,所以要对自他相换耐心修习,千万不要知难而退。

若人欲速疾,救护自与他,当修自他换,胜妙秘密诀。


  如果有人想以迅速有效的方法,救护自他众生以免除一切痛苦,那他应当修习自他相换菩提心这种殊胜秘密的成佛妙诀。


  子二、舍自爱:

贪著自身故,小怖亦生畏。于此生惧身,谁不似敌嗔?


  由于贪著自己的身体,导致我们对微小的险难也会生起畏惧痛苦。对这恐惧痛苦之源的身体,哪个智者会不当作怨敌一样嗔恨呢?

千般需疗除,饥渴身疾者,捕杀鱼鸟兽,伺机劫道途。或为求利敬,乃至杀父母,盗取三宝物,以是焚无间。


  贪爱自身的人,会千方百计地为了解除饥渴、疾病,而不惜捕杀池鱼与飞鸟走兽,甚至埋伏于道途中伺机劫夺行人。更有甚者为了财利与别人的恭敬,乃至不惜造作杀害父母、盗取三宝财物等极重的罪业,以此而导致堕落无间地狱为烈火焚烧。

有谁聪智者,欲护供此身?谁不视如仇?谁不轻蔑彼?


  有智慧的人,谁会贪执爱护与供养这个身体呢?哪位智者会不把它视如怨仇呢?哪位智者会不轻视厌离它呢?


  子三、自他为主之德患:

若施何能享?自利饿*道。自享何所施?利他人天法。


  如果全部布施了,自己怎么会有享受之物呢?这种自私自利的悭吝想法是饿*之道。如果自己享用完了,拿什么布施呢?这种利他的善念,是人天善道之法。

为自而害他,将受地狱苦。损己以利人,一切圆满成。


  如果为自利而伤害别人,那一定会感受地狱恶趣的苦报。如果为了利益别人而不惜损失自己的一切,那样就会圆满福智资粮,得到一切成就。

欲求自高者,卑愚堕恶趣。回此举荐他,受敬上善道。


  那些只求自己高高在上的傲慢者,来世一定会卑贱愚昧,甚至堕落恶趣。如果扭转这种自高的心态而荐举尊敬他人,那么将在人天善趣中备受恭敬。

为己役他者,终遭仆役苦。劳自以利他,当封王侯爵。


  为了自己安乐而役使他人者,最终要遭受转成仆役倍受被奴役的苦痛。为了利益他人而不惜劳碌自己的人,将来定当转为王侯,享有官爵权势。

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所有的世间安乐,都是从利益他人的善法而生;所有世间上的痛苦,都是由非法谋求自我利乐而形成。

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这何需再多费口舌解说呢?凡愚者自始至终在追求自利,而得到的只有痛苦,能仁一心利益众生,终成正觉,只要观察此二者的差别便可明白自己该何去何从。

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


  如果不能以自身安乐,真实地替换别人的痛苦,那么不但不能成就佛果大安乐,在生死轮回中也不会有快乐幸福。

后世且莫论;今生不为仆,雇主不予酬,难成现世利。


  暂且不论自私自利者来世果报如何,在现世,如果一个人不愿委屈自己为人劳作,雇主也不愿支付酬劳给他,这样就连今生的小利乐也无法成办。

利他能成乐,否则乐尽失;害他令受苦,愚者定遭殃。


  利他,能使自己成就今生后世的安乐;自利,则会失去一切圆满安乐。如果为了自利而伤害他人使他受苦,这种愚人一定会遭受灾殃。


  子四、是故必要相换:

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悉由我执生,此魔我何用?


  世间一切灾害、恐怖和痛苦,都是从我执而生起,那么我还留着这个我执大恶魔做什么呢?

我执未尽舍,苦必不能除;如火未抛弃,不免受灼伤。故为止自害,及灭他痛苦,舍自尽施他,爱他如爱己。


  假如不能完全舍弃自我爱执,必然不能根除一切自他的痛苦,就像不抛弃手中的火,便难免受灼伤一样。所以为了止息我执造成的自我伤害,也为了永远灭除众生的种种痛苦,我应当将自己完全施舍给他人,爱护众生如同爱惜自己一样。

意汝定当知:吾已全属他。除利有情想,切莫更思余。


  心意啊,你一定要了知:自己已经完全属于他人,因此除了利益有情外,千万不要再想其余事了。

不应以他眼,成办自利益;亦莫以眼等,邪恶待众生。


  你不应再用属于他人的眼等肢体,成办自己的利益,更不能以属于他人的眼等身肢,造作恶业伤害众生。

故当尊有情;己身所有物,见已咸取出,广利诸众生。


  总之,应当尊重有情,以有情利乐为至上,自己所有东西,在发现后应尽量取出布施,广泛地利益其他众生。


  癸二分说对治区别


  子一、略说:

易位卑等高,移自换为他,以无疑虑心,修妒竞胜慢。


  将自己与卑下、相等及高于己者三种对象交换易位,然后毫无疑虑地以易位后的身份,对易位前的自己生起嫉妒、竞争、我慢,藉此而对治烦恼,修习悲护之心。


  子二广说


  丑一、于卑者换修嫉妒:

蒙敬彼非我,吾财不如彼,受赞他非我,彼乐吾受苦。


  他受人尊敬,而我却没有;我的财产远远不如他丰裕;他受人称赞,而我备受辱骂;他称心如意而我却饱受痛苦。

工作吾勤苦,度日彼安逸;世间盛赞彼,吾之身名裂。


  我必须勤苦工作,而他却安逸度日;他广受世人赞誉,而我却身败名裂。

无才何所为?才学众悉有,彼较某人劣,吾亦胜某人。


  如果我毫无才学,那该怎么办呢?其实人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本事,他虽然比我强,但胜他一筹的大有人在,而我虽卑劣,但还会有某些人比我更低劣,因此他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戒见衰退等,因惑而非我;故应悲济我,困则自取受。


  我戒律废驰、见解退失等是情有可原的,因为那是由于烦恼所催而非我的意愿,所以他作为有悲心的修行人,应该尽力救助我,如果在中间遇到了困难,他也应该安忍。

然吾未蒙济,竟然反遭轻;彼虽具功德,于我有何益?


  然而我不但没有得到他的济助,反而遭到轻视,这种人虽然有才学功德,但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不愍愚众生,危陷恶趣口,向外夸己德,欲胜诸智者。


  他对无知无能、身陷恶趣口中的众生,视若无睹,毫无悲愍之心,反而还在向别人虚夸自身功德,想以此胜过其他智者。


  丑二、与平等者换修对比心:

为令自优胜,利能等我者,纵诤亦冀得,财利与恭敬。


  为了使自己优越超胜,对那些在财产能力等各方面与自己相等的人,纵然发生争吵也不惜,只希望能赢得更多的财利与恭敬。

极力称吾德,令名扬世间;克抑彼功德,不令世间闻。复当隐吾过,受供而非他;令我获大利,受敬而非他。


  我将尽力宣扬自己的功德,令名声传扬世间各方,而对他要千方百计压制,使世人听不到他有任何优点功德名誉。我更要设法隐藏自己的过失,使自己广受供养,而对他要完全相反,尽力显露其过失使他得不到分毫利养,使我今后获得名利地位,倍受恭敬,而不让他获得任何名利恭敬。

吾喜观望彼,沦落久遭难,令受众嘲讽,竞相共责难。


  我自己心怀安乐,而希望看到他长久沦落苦难,惨遭不幸,我要使他成为众人嘲讽的笑柄,成为众人竞相责难的对象。


  丑三、与高者换修傲慢:

据云此狂徒,欲与吾相争,才貌与慧识、种姓宁等我?故令闻众口,齐颂吾胜德,毛竖心欢喜,浑然乐陶陶。


  据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要想和我一争高低,难道他的见闻、才智、相貌、种姓、财富等,能和我相比吗?因此我要使他看到世人都异口同声地赞颂我的功德,我因此而汗毛直竖、欣喜若狂,完全沉浸在喜乐之中。

彼富吾夺取;若为吾从仆,唯予资生酬,其余悉霸取。


  他所有的财富,我一定设法夺取,如果他沦为仆从为我工作,我将只给他刚刚能维生的酬报,其余全部霸占为己有。

令彼乏安乐,恒常遇祸害。彼为堕生死,百般折损我。


  我要想方设法使他失去安乐,恒常遭受祸害痛苦的折磨,因为他是使我堕落生死轮回、饱受苦害折磨的祸首。


  癸三换已如何修持


  子一、以温和而教诫:

汝虽欲自利,然经无数劫,遍历大劬劳,执我唯增苦。


  心意啊,你虽然想追求自利,然而经过了无数亿劫努力,更饱尝了无尽痛苦与艰辛,但是这种自我爱执只能让你增加痛苦而已。

是故当尽心,勤行众生利。牟尼无欺言,奉行必获益。


  所以,你一定要尽心尽力修习正法,精勤于利益众生的菩萨行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绝无欺人之言,依教奉行必然会获得安乐利益。

若汝自往昔,素行利生事,除获正觉乐,必不逢今苦。


  如果你从往昔至今,一直修习舍己利他的菩萨行,那么除了获得究竟圆满的正觉大乐之外,必定不会遭逢现在的烦恼痛苦。

故汝于父母,一滴精血聚,既可执为我,于他亦当习。


  总之,既然你能将父精母血聚合而成的身体,执著为自我,那同样对其他众生,也应如是修习相换,当成自己一样去爱护。

应为他密探,见己有何物,悉数尽盗取,以彼利众生。


  自他相换后,我应该成为他人的密探,只要发现自身有任何他人所需之物,立刻全部盗取,用以利益众生。

我乐他不乐,我高他卑下,利己不顾人,何不反自妒?


  如果我安乐而别人不安乐,我高高在上而别人寒微卑屈,我只顾自利而不照顾别人,那么为何不转而嫉妒自己,关怀别人呢?

吾当离安乐,甘代他人苦;时观念起处,细察己过失。


  我要主动地舍离安乐享受,心甘情愿地取代别人所受的痛苦,时时内观一言一行的发心动机,细细检查自己大大小小的过失。

他虽犯大过,欣然吾顶替;自过纵微小,众前诚忏悔。


  虽然是他人犯下的大过错,我也应乐意顶替他承担责任,自己如果有过错,即使微小也应在众人面前诚恳地发露忏悔。

显扬他令誉,以此匿己名;役自如下仆,勤谋众人利。


  我要广泛地宣扬他人的名誉功德,藉此隐藏自己的名声,我要像役使仆从一样奴役自己,为众人精勤地谋求利益。

此身过本多,德寡奚足夸?故当隐己德,莫令他人知。


  自己本来就是罪过深重之人,暂时生起的小功德有什么值得宣扬呢?所以我要尽力隐藏德学,不让任何人知道。

往昔为自利,所行尽害他;今为他谋利,愿害悉归我!


  总之,以前为了谋求自身利乐,我所作的尽是伤害他人的恶业;现在为了他们谋求幸福,愿这一切祸害都归于我自己!

莫令汝此身,猛现顽强相,令如初嫁媳,羞畏极谨慎。


  如是修行时,千万不要让自身行为猛烈地表现出粗暴顽固的态度,应该像刚刚嫁人的新娘子一样,略带羞涩,畏人讥笑而谨慎地约束言行举止。

坚持利他行,切莫伤众生。妄动应制止,逾矩当治罚。


  你一定要坚持利益有情,千万不能再伤害任何众生,如果妄念蠢蠢欲动,应及时制伏止息,如果心念违越了戒规,应当严厉处罚。


  子二以粗暴法制伏


  丑一、制伏意识:

纵已如是诲,汝犹不行善,众过终归汝,唯当受治罚。昔时受汝制,今日吾已觉,无论至何处,悉摧汝骄慢。


  心啊,虽然我已经如是教诲过你,如果你还不肯依教行善,那么将来一切过失都将归咎于你,那时你所得到的只有严厉处罚。往昔我愚笨无知,完全为你控制,如今我已经觉晓了你是一切罪恶痛苦的根源,所以无论你到哪儿,我都要将你的狂妄我执骄慢摧毁无余。

今当弃此念:尚享自权益。汝已售他人,莫哀应尽力!


  现在你应该舍弃尚可享有自主以自我享受为主的想法,因为我已经将你卖给所有众生了,你不要悲伤难过,尽力去服务众生主人吧!

若吾稍放逸,未施汝于众,则汝定将我,贩与诸狱卒。如是汝屡屡,弃我令久苦。今忆宿仇怨,摧汝自利心!


  如果我稍微不留意,没有将你布施给众生,那么你一定会执著自利而造恶业,最终将我出卖给地狱狱卒。我曾经多次因大意疏忽而被你出卖,并且因此而长久地受苦。如今回忆起这些宿世仇怨,气愤难平,我一定要彻底消灭你这自私自利的恶心!

若汝欲自惜,不应自爱执;若汝欲自护,则当常护他。


  如果你想珍惜自己的安乐,那就不要再顽固地爱执自己了;如果你真想保护自己以免受苦难,那么就应当恒常爱护他人。


  丑二、制伏身体:

汝愈献殷殷,护此不净身,彼愈趋退堕,衰朽极脆弱。身弱欲爱增,大地一切物,尚且不魇足;谁复惬彼欲?


  对此不净秽身,你越殷勤保护得周到,它就会愈来愈趋向于衰朽脆弱,变得对小苦也不堪承受。身体如是脆弱下去,欲望就会不断增加,就算拥有大地上一切事物也满足不了,那样还有谁能满足欲望呢?

逐欲未得足,生恼复失意;若人无所求,彼福无穷尽。


  追逐欲乐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只会带来烦恼和失望、沮丧;如果一个人对世俗欲尘心无所求,他的福德快乐将会无有穷尽。

乐长身贪故,莫令有机趁;不执悦意物,厥为真妙财。


  贪图安乐只会增长对身体的贪执,所以不要让自身有享乐的机会,只有不贪执任何世俗悦意之物,那才是我们最珍贵而真实的财产。

可怖不净身,不动待他牵,火化终成灰,何故执为我?无论生与死,朽身何所为?岂异煤等物?怎不除我慢?


  这可怕的不净污垢之身,自己无法动弹,完全要靠心意牵动,死亡火化后它最终会成为一堆灰尘,为什么要执著这无实的脏东西为我呢?不论生前之身或死后之身,这种腐朽身躯能有什么用呢?它与煤炭等卑微事物有何区别?既然如此,为何不除却执身为我的我慢呢?

奉承此身故,无义集诸苦;于此似树身,何劳贪与嗔?


  因屈从身执而侍奉这个身体,我毫无意义地积聚了许多苦恼,然而色身就像树木一样,无情无义不知报恩,我又何苦为它生起贪爱嗔恨呢?

细心极爱护,或弃鹫兽食,身既无贪嗔,何苦爱此身?


  无论是细心爱惜保护身体,或者把它丢弃给秃鹫野兽分食,它既不生贪也不会生嗔,一点都无所谓,既然如此,我又何苦贪爱着它呢?

何毁引身嗔?何赞令身喜?身既无所知,殷勤何所为?


  有什么诽谤能引起身体嗔恨呢?有什么赞誉能引起身体喜悦呢?身体自己既然对毁誉毫无所知,那我又何必殷勤地为执爱它而执著毁誉呢?

若人喜我身,则彼为吾友。众皆爱己身,何不爱众生?


  如果说:身虽无知,但是执爱保护好它,能使他人喜欢我,成为我的好朋友。那么所有人都喜爱自身,我为何不同样去爱护他们呢?

故应离贪执,为众舍己身,此身虽多患,善用如宝筏。


  因此,应该远离贪执自身的恶习,为了谋求众生利益而施舍自身,自身虽然会引生许多过患,但将它看成渡越苦海的宝舟而善加运用,仍有必要。


  庚三、教言成等持方便:

愚行足堪厌,今当随圣贤,忆教不放逸,奋退昏与眠。


  往昔那些愚昧散乱行为,足以使人厌倦了,今后我要追随圣贤智者的足迹,恒时牢记圣教而不放逸,努力击退昏沉和睡眠。

如佛大悲子,安忍所当行;若不恒勤修,何日得出苦?


  我要像大慈大悲的佛子一样,忍苦耐劳地勤修所应修持的正法,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精勤修行,何时才能使自他脱离痛苦轮回大海呢?

为除诸障故,回心避邪途;并于正所缘,恒常修三昧。


  总之,为了消除取证无上菩提道上的诸种障碍,我要彻底扭转我执恶习,远离一切邪道,并依止上述的正所缘境(即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菩提心),经常修习三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入行论第八品静虑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