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臭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是什么让光绪皇帝从小体弱多病
TUhjnbcbe - 2023/9/15 0:58:00
光绪皇帝

年11月14日,也就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时分,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恬(年8月14日—年11月14日),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驾崩,享年38岁。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病死在中南海仪鸾殿。两人的相继谢世不到24小时,如此的巧合,使得后人猜测纷纭。

光绪皇帝是否死于谋杀,我们不得而知,但他从小就体弱多病是个客观事实。为什么贵为一国之君却不能拥有健康保障,值得后人深思。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中首次提出健康四大基石概念,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是什么导致了光绪皇帝的健康出了问题。

首先看饮食

吃饭的目的是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即便是天天山珍海味,如果达不到营养均衡,如果食物营养不能被有效吸收,也很难保证身体健康。

且不说光绪皇帝每天吃的怎么样,看看他吃饭时的样子,我们就可以想象:不论多好的食物,从小在那样一种环境下吃饭,肠胃功能怎么会不受影响。

光绪4岁进宫,远离亲生父母,慈禧太后虽是他的亲姨妈,但对他的管束却非常严厉,不仅要他严格遵守各项宫廷礼节,还动辄严词训斥,使他从小就倍感孤独,对慈禧太后异常恐惧,见了面如同老鼠见了猫,惶惶不可终日,精神上压抑苦闷,非常人可比。我们知道,消化系统各种酶容易受到心理影响的,光绪皇帝自幼远离至亲之人,在担惊受怕的状态下进食,是十分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

你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孩子每次吃饭都要接受家长的训斥之后,才能允许吃饭,这个孩子的肠胃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营养也就无法正常吸收。

据光绪皇帝身边的太监寇连材的《宫中日记》记载,光绪进餐时,太监把他抱上椅子后就不管了。光绪还没桌子高,每次只能吃眼前的几样菜。御膳房的人得知后,十分高兴,想出了个投机取巧的办法:除了光绪眼前的几样菜以外,其他菜这顿撇下来下顿照上不误。所以,每顿饭的上百样菜肴基本是“臭腐”不可闻的“原馔”,而且,光绪眼前的几样菜也大多是不可口的。光绪在入官前曾得过一场痢疾,几乎丢了小命,后来用针灸的方法才治好,但身体十分虚弱,饮食起居须格外注意。现在他在宫中无人过问,饥一顿,饱一顿,时间一长,得了营养不良、胃口不好、时常呕吐的毛病。光绪经常嚷着胃疼,但没有人搭理他。

光绪皇帝4岁开始了这样不利的进食环境,为他日后患上消化系统的肠道易激综合症、慢性病肠胃炎、肝胆功能下降、肾气虚弱等埋下了伏笔。从历史“脉案”中发现,由于光绪皇帝从小饮食不当,失于调理,造就体质嬴弱,青年后又长期遗精,关节炎严重,身体素质很差。

史书记载,“戊戌变法”以后囚禁期间,光绪皇帝曾让亲近宫女为他开小灶,慈禧太后知道后还要申斥,说皇帝不应该这么娇气,满桌子菜(实际上是满桌的发霉饭菜)不吃好还开小灶。醇亲王府有时想给光绪皇帝送菜进去,还要偷偷摸摸,怕慈禧太后和大太监知道。体弱多病就这样毫无选择地跟上了光绪皇帝。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宫医案(也称“脉案”)中,有大量光绪皇帝的病案。如光绪皇帝在37岁自己写道:“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腿膝足踝永远发凉”,“稍感风凉则必头疼体热”,“耳鸣脑响亦将近十年”。光绪皇帝常患感冒及脾胃病,用药十分频繁。

我们知道,慢性病的发生源自营养的不良,不断加强药物治疗而不是营养干预,也是加速了光绪皇帝病重的原因之一。长期服用药物,导致药物蓄毒。药物不是营养,无法被人体器官吸收。所以,药物超过了人体负荷程度,光绪皇帝的疾病就遥遥无期了。

第二看运动

光绪皇帝4岁进宫,生活在担惊受怕的日子里,没有专业的教师教他进行体能训练,又因为慈禧太后的“奴隶式”对待,基本上整天龟缩着脑袋,不敢振臂高呼,畅快淋漓。生理学上有个条件反射原理,一个行为经过21天的坚持,就会形成习惯。长期的畏缩和自闭,是光绪皇帝远离运动的主因。

缺少了适量的运动,光绪皇帝体内的淋巴解毒系统基本上处于“停工”状态,结果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首先,缺乏运动使光绪皇帝身体的各种器官都加速了衰竭,其次,缺乏运动使光绪皇帝无法正常将身体蓄积的大量废物和毒素顺利排出体外。人体的毒素多达多种,人体无法正常排毒,体质基本上是无法保证健康的。

而运动的缺失,应该归结于可恶的慈禧太后。在童年时期让孩子远离运动的错误,基本上都是家长的错。实际上,慈禧太后根本就不想让光绪皇帝健康成长,以此来保存自己的私有权力和地位。

第三看烟和酒

中国的大烟(鸦片)和西方的香烟被记录在史册中的两件大事,正是光绪皇帝在位期间。

第一件事是开禁种植大烟(鸦片)。

鸦片战争以后,经过割地赔款,英国人的鸦片最终还是被赶出了中国。

光绪三年(年),李鸿章上奏皇帝,主张弛国内种植罂粟之禁(即放开国内鸦片种植),以夺洋商之利。光绪七年(年),左宗棠也建议加重洋药和土烟之税厘。光绪十六年(年),总理衙门和户部联合奏请整顿土药税,次年拟定了征收土药税目。光绪二十五年(年),户部决定对土药税厘加收三成。又过了两年,户部决定再次加收土药税三成,作为筹补向列强支付赔款的办法。清廷把增加洋土药税厘,作为填补其财政亏空的重要来源。

光绪二十年(年)以前的20余年间,每年进口的鸦片,基本维持在6万~7万担左右,最高的是光绪五年(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为8.3万担,但从光绪二十一年(年)到宣统三年(年),外国进口的鸦片却呈递减趋势,从5万余担减至4万余担再减至3万余担,宣统三年,仅为2.7万担。这种情况是因为国内生产的鸦片逐年递增,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

龙珠牌香烟

第二件事是西方的“烟草”进入了中国。

年,光绪15年,由美国人菲利克斯将香烟带进了中国。年天津创办了我国境内最早的卷烟厂,拉开了“烟草”作为商品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史。年由清朝直隶政府领头创办的“北洋烟草公司”自行生产了我国最早的卷烟品牌—“龙珠”牌香烟。商标图案为一条腾起的飞龙,口吐一枚宝珠。

在当时看来,不管是鸦片的国产化种植,还是香烟的国产化生产,都可以是皇帝的一个政绩。作为皇帝,吸鸦片、抽香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饮酒方面,作为皇帝,不管是饮酒赋诗,还是借酒浇愁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符号性的场景。

尽管光绪皇帝算不上嗜酒如命、嗜烟如命,但烟酒对于身体造成伤害,肯定是导致他出现健康问题的一大因素。

第四看心理

光绪皇帝的心理健康从小就受到戕害。慈禧太后奴化的培养,早就给光绪皇帝留下永远无法抹去的惊恐。戊戌变法之后,囚禁更是强化了这种症状。

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年春夏之际,光绪皇帝发动了“戊戌变法”,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百日维新”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既得利益,在朝廷中形成了“皇党”与“后党”的对立。九月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逮捕并杀害了“戊戌六君子”,重新垂帘听政。政治上的失败使光绪皇帝进入了一生中最苦闷的时期,从幼年就种下的病根也开始发作了。

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不仅失去了自由,还受到慈禧太后的多方凌辱折磨,一度甚至想将他废掉。光绪皇帝终日惊恐,又无可奈何,曾哀叹道:“朕并不如汉献帝也!”在这种长期的急怒惊心的处境下,终于精神崩溃,旧病复发,日趋沉重,再也未能康复。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的精神折磨对光绪皇帝的健康是何等的残忍和无情。

现在,当我们翻开光绪皇帝的病历,依然是触目惊心:

光绪二十四年,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哀叹“朕并不如汉献帝也!”急怒惊心,导致精神崩溃,旧病复发。

光绪二十五年,病情突然加重。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二日的“脉案”写道:“皇上脉息左寸关沉弦稍数,右寸关沉滑而数,两尺细弱,沉取尤甚。面色青黄而滞,左鼻孔内肿痛渐消,干燥稍减,时或涕见黑丝。”“进膳不香,消化不快,精神欠佳,肢体倦怠。”“下部潮湿寒凉,大便燥结,小水频数。”即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或骨结核以及血液系统的疾病。

到光绪三十四年春季以后,已是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御医曹元恒在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日诊断,光绪皇帝病势已十分严重,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寒凉药及温燥药均不能用。

到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御医陈秉钧诊断为“调理多时全无寸效”;御医们对光绪皇帝的沉疴已无能为力。

江苏名医杜锺骏在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六日第一次入诊后,立即对吏部尚书陆润庠说:“我辈此来,本来是满以为可以治好皇上的病,来博取微名,今天看来多半是徒劳无益,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延及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光绪皇帝的病情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经全部失调,死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光绪皇帝本人对自己病情日益加重也十分着急,在他亲书的“病原”中,一再指责御医们无能。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他因自己的病虽“屡易方药仍属加重”而斥责御医们“总系药不对症”和“草率立方”。七月八日,他说:“病势迁延,服何药总皆无效,且一症未平,一症又起。”七月十七日,他责备御医“服药非但无功,而且转增,实系药与病两不相合,所以误事!”八月初七日,他更申斥御医是:“每次看脉,忽忽顷刻之间,岂能将病详细推敲?不过敷衍了事而已。素号名医,何得如此草率!”等等。可见他是多么的焦躁绝望。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前后,光绪皇帝的病情进入危急阶段。十六日这天,他出现了肺部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候。御医入诊,一致认为光绪皇帝已是上盛下虚,元气大亏,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据杜锺骏事后的描述,当时光绪皇帝气促口臭,带着哭声问他:“你有何法救我?”杜问:“皇上大便如何?”光绪皇帝说:“九日不解,痰多气急心空。”杜诊断出来,回到军机处开药方,药案中有“实实虚虚,恐有猝脱”语。大臣们说:“你这样写病案,不怕皇上害怕吗?”杜答:“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险。现在不写,将来一旦变出非常,我难负其责,所以不得不写。”

到十月十九日,光绪皇帝“中气虚损,不能承领上下,以致上而逆满喘咳嗽,下而大便不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通体为之困乏矣!”(即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清气不生,浊气下降,全身疲倦乏力的症)。

到二十日,光绪皇帝“目睑微而白珠露,嘴有涎而唇角动”(眼皮微睁,流着口水的嘴角轻轻颤抖)。当天夜里,光绪“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齿紧闭,势已将脱。”(进入弥留状态,肢体发冷,白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昏迷)。

到了二十一日的中午,光绪“若有若无,目直视,唇反鼻扇,阳散阴涸”(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张嘴倒气儿)。夜半,光绪帝进入弥留状态,延至酉刻,终于“龙驭上宾”,与世长辞了。

从现代医学上来分析,光绪皇帝主要是肺结核、肝脏、心脏及风湿等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了抵抗力的下降,出现了多系统的疾病。其直接的死亡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合并急性感染所造成的。

曾经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一本民国杂志《逸经》第29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驾崩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是什么让光绪皇帝从小体弱多病